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陈露提醒,“你确定吗?”
她转身看向墙上挂着的那幅老照片??林知远站在语根树下,笑容温和,眼里有光。
“他说过,语言是种子。
那我们就让它播撒出去吧。”
当晚,赵冉启动“沉默桥梁”
的终极协议。
她将七年来所有成功案例的数据脱敏处理,连同共感云的基础算法框架,打包加密,嵌入一段特殊音频中。
这段音频本身即是一次完整的情感共振样本,只有真正“愿意倾听”
的人才能解码。
她将其命名为《初语》。
并通过隐蔽渠道,上传至全球数百个独立服务器节点,设定自动释放机制:只要未来有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大规模情感压抑事件(如战争、灾难、社会性冷漠),系统便会激活,向周边传播这段声音。
“这不是技术,是火种。”
她在日志中写道,“它不会教人如何说话,只会提醒人??你还记得怎么倾听吗?”
一个月后,第一份反馈传来。
地点:叙利亚北部难民营。
一名志愿者报告,在连续播放《初语》音频七日后,一群长期沉默的儿童开始主动绘画、唱歌,并围坐在一起讲述梦中的家乡。
其中一幅画上,一棵发光的大树下,许多人手拉着手,头顶写着一行歪斜的英文:
>“Wearenotalone.”
又过了两周,巴西贫民窟的一位社工录下一段视频:十几个青少年在听完音频后,自发组织了一场“无声对话”
活动??每人写下最不敢说出口的秘密,投入火堆焚烧,然后集体拥抱。
而在冰岛,一位老年诗人寄来一封信,附有一首诗:
>“当世界变得喧嚣而聋,
>有人选择静默地呐喊。
>不为唤醒死者,
>只为让生者重新学会哭泣。”
赵冉读完,久久无言。
她走到语根树下,轻轻抚摸那块刻着碑文的石碑。
风吹过,回声藤轻轻摇曳,叶片摩擦发出沙沙声响,像是一句温柔的回应。
她仰头望天,轻声说:“林知远,我们做到了。”
半晌,终端屏幕忽明忽暗,浮现一行字:
>“不,是你做到了。
>我只是那个最早相信‘言语之外仍有回响’的人。
>而你,让这份信念活了下来。”
雨又下了起来,细细密密,温柔地洒在语生园的每一片叶子上。
赵冉没有撑伞。
她站在雨中,任水珠顺着发梢滑落,嘴角微微扬起。
她知道,这场关于倾听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而她,终于不再是唯一的守望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