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随即尝试两种烹饪方式:一半清蒸蘸盐露,一半捣碎混合蛋状海藻液,煎成蟹饼。
结果令人惊喜:蟹膏带有浓郁鲜味,远超普通海蟹;而蟹饼经高温快煎后外脆里嫩,甚至无需额外调味。
他在日记中标注:“高蛋白补充源确认,可持续捕捞阈值待测。”
当天下午,他着手优化熏窑结构。
原设计排烟不畅,导致部分食物熏味过重。
此次他改用双层石板夹心构造,底部加热区与上方悬挂区分隔,中间留出导流槽,使热气均匀上升。
又在窑口增设可调节挡板,控制氧气流入量,从而精准掌控火候。
试验品是一条完整岩鲈。
低温慢熏八小时后出炉,鱼身呈琥珀色,表皮紧缩如膜,轻咬即破。
肉质纤维分明,入口柔润,脂香绵长。
他闭目品味,恍惚间仿佛回到纽约冬夜,坐在某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包厢里。
“不一样。”
他睁开眼,低声说,“这里的食物更有生命感。”
第九日,石斧启动索道工程。
他选取六根成熟硬藤,绞合成拇指粗细的主缆,两端固定于平台与对岸巨树之间,拉紧程度以手掌按压不下陷为准。
接着制作滑车组件:以龟甲碎片为轴承外壳,内部嵌入打磨光滑的石珠,穿套于竹管之中,再绑附储物篮。
首次试运行时,因摩擦力过大未能顺利滑行。
他立即拆解分析,发现问题出在石珠圆度不足。
于是改用烧制陶珠替代,经三次煅烧成型,终于实现顺畅滚动。
第二次测试,装有五公斤淡水的竹筒顺滑抵达平台,全程耗时仅十七秒。
“效率提升三百倍。”
他记录道,“人力投入降至最低。”
此后三日,他逐步完善系统:增设转向滑轮实现Z字型运输路径;在平台端安装制动装置防止撞击;甚至设计夜间反光标识,便于黑暗中操作。
整个空中营地逐渐显现出工业雏形,虽简陋,却充满秩序之美。
而在海边,麦克斯开始了另一项大胆实验??发酵。
他一直记得手册中提到某些热带岛屿居民会制作“鱼露”
,原理是将小鱼与盐混合密封,经数周微生物作用分解蛋白质,生成鲜味液体。
他虽无足够盐矿,但发现礁石缝隙中有白色结晶析出,经尝味确认为天然海盐沉积物。
于是收集约两百克,研磨成粉。
选材方面,他挑出几条体型较小、不适合整烤的岩鲈幼体,去鳞去内脏,切成段状,按一层鱼一层盐的方式码入密封陶罐(以黏土自制,经炭火烘烤硬化)。
最后倒入少量海水淹没食材,盖上蕉叶与泥封口,埋入阴凉岩缝。
“至少需要二十天。”
他估算,“但我可以留下线索给后来者。”
为此,他在营地西侧立起一座石堆标志,形状独特,顶部插有贝壳风铃。
又在附近岩壁刻下简单符号:鱼形图案下方三点,代表“此处有食物转化正在进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