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古生代末期,一种完全能脱离水的爬行类生物开始出现。
进入中生代,它更是代替两栖类成为地球上的主人,它的著名代表就是恐龙。
恐龙其实是蜥蜴一族,它的拉丁文原意就是“可怕的蜥蜴”
,在翻译成中文时借用了这个“龙”
字,大概是中国传说中的龙与它的形象有相近之处,并且也是很可怕的吧。
其实两者毫不相干。
在古生物学家编的谱系中,这恐龙是在陆地上生存的爬行动物鸟龙类和蜥龙类的总称。
在海里生存的鱼龙和生活在水边(主要是在海洋附近)的翼龙都是恐龙的近亲,但其实并不是恐龙。
现在人们常把它们都叫作恐龙,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常与中国传说中的龙混为一谈,更是天大的误会。
这些且不去说它,总之,整个中生代可以说是爬行动物的世界,而从距今约2亿年前开始,恐龙成为地球上的霸主,并持续了约1.3亿年。
大多数恐龙形体很大,但也有些恐龙小如鸡犬。
属于中生代中期的侏罗纪,是恐龙的极盛时代,特别是在侏罗纪晚期,出现了许多形体特别巨大的恐龙,像在四川合川马门溪找到的恐龙化石,将它复原后,我们看到了身长22米、体高3.5米的恐龙,它的脖子很长,如果抬起头来,有三层楼那样高,它的体重估计有40—50吨,而世界上还找到过更大的恐龙化石。
到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交替的时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有人说是地球本身岩石圈层的运动,使地面形态发生改变,出现许多高山,气候也变得寒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由于来自天外的撞击,造成了地球环境的剧变。
总之是本来适于恐龙生存的环境变得不再适于它生存了,加上恐龙自身发展到如此形体笨重、食量巨大,且体温随外界而变化(即所谓的冷血动物),难以适应这新的环境,最终灭绝了。
恐龙究竟是怎样灭绝的,人们还在继续探索。
有一种说法是:一种个子不大,但行动灵敏、爪牙锐利的四足动物,以恐龙蛋为食,妨碍了恐龙的繁殖,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而这种动物就是新出现的哺乳动物。
不管恐龙灭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之后是哺乳类动物取代了恐龙的地位,这是事实。
与恐龙同为爬行动物的蜥蜴和蛇等,并未绝灭,今天生活在湖沼中的盘足龙我们都能看见,只是今天的爬行动物,再也没有了侏罗纪时的风光。
体温稳定、有羽毛或毛发遮盖、经得起寒冷等气候变化的哺乳类和鸟类,成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胜利者。
生命就这样向前发展和演变,不能改善自身条件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一个一个地被淘汰了。
同时新的物种也在出现,哺乳动物中古猿的一支,最终演化成为人类,就是生命进行曲奏出的一个最强音。
古猿变到什么程度可以算是人?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至今还是正在探索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人类出现以前,任何动物都只能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虽然它们也能以自身的存在改变着环境,但那是无意识的,因而它们的活动也可能是导致它们毁灭的自杀行为;而人与动物不同,他们不仅能为自身创造适应环境的条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以利于自身的生存。
由于人会使用工具和取用自然的能量,因此他们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对自然的规律不能认识,或虽有了解但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就会招致大自然的惩罚,甚至最终毁灭人类。
地球正处壮年,生命的发展更是远远没有终结,人类应该通过科学的探求,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路,奏出生命的更美好的乐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