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最先毁坏森林,大量燃烧煤炭,在地球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先富了起来。
现在他们可以不砍伐自己的森林而去买别国的木材;也有钱去防治污染,获得洁净的水与空气,但这是全人类为他们付出了巨大环境代价的结果。
据1999年4月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报告,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有65%来自美国及其他工业发达的国家。
20世纪中,美国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中国的3.5倍。
联合国为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组织编写的背景材料《只有一个地球》中指出,当时发达国家人口不到全世界人口的33%,然而其资源使用量已占到世界不可再生资源的75%。
现在发展中国家要赶上来,他们不得不再次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因此应该历史地、公正地看待他们因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尽管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仍投入了巨资治理污染,维护生态环境,不仅从管理上,而且还从法律上给予保证,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条例,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遗憾的是,目前只看到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人,还为数不少,因此尽管世界上通过了不少共同合作保护环境的公约、协议和宣言,但在执行时常受干扰。
而在一些国家与国家之间,乃至一个国家内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各个地区之间,仍在纷争不已,甚至兵戎相见,这又如何能做到协调一致地去维护人类的家园?战争就是对地球环境最严重和最快速的破坏。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用一场噩梦作为小说的开篇:一条大船快要沉没了,船上的人不去设法抢救,却仍在那里你争我夺。
他在这里影射的是清朝末年的中国,而这难道不正是当今世界环境状况的写照?照此看来,似乎又应该悲观了。
破坏环境——生态濒临失衡;维护环境——社会持续发展。
这就是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人类所面临的两种前途。
如果大家都能对人类所处的环境形势有科学的认识,做出正确的选择,世界就大有希望。
当我们看到地球犹如载有生灵的一叶孤舟,飘摇在无边的宇宙之中,为何不能放弃各种偏见和一己(包括某一利益集团)私利,而同舟共济呢?当我们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关系之后,难道还非要把自己摆在大自然的对立面,逆自然规律而斗个不休吗?一个人要是能找对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那将是精神上的一种升华。
到那时,“各人自扫门前雪”
“以邻为壑”
的封闭观念将会自行消失,大自然在他的眼里将会更加美好,“侣鱼虾而友麋鹿”
,将不只是苏东坡诗意的想象,而是客观的现实。
问题是,如果大多数人仍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或有科学知识的、对社会真正负责任的人不能自由表达意见并占主导地位,而让少数愚昧无知或私利(包括某一集团的利益)至上的人控制着人类社会,人类的前途就十分可忧。
因此,我们不能不佩服九十年前“五四”
运动先行者的真知灼见,大力发扬科学(Sce)与民主(Democracy)的精神,这不仅是中国的治病良方,也是使地球村求得和谐,能够同舟共济的正确道路。
争取改善环境和争取社会进步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件大事。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学地处理好与地球的协调发展,建设一个民主的大同世界,实乃人类长期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境界。
站在十字路口的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本文为《地球科学概论》一书结束语,地质出版社2010年出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