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话。
就直隶旱情而言,在李鸿章写这封信的时候,似乎有了一点缓解的迹象,境内连得小雨,“秋禾可望遍种”
,但是饥荒还是比较严重。
至于解决措施,信中说到刚刚“疏请截漕十六万石”
,希望逃荒出去的灾民们听到赈济的消息可回来从事生产。
所谓“截漕”
,就是主要由南方省份运京的漕粮,不按常规归仓存储,而是截留以供所需,这当然要由朝廷批准。
截漕济赈只是当时直隶筹办荒政的措施之一,此外还有倡捐济赈等其他多项措施。
与直隶相邻的山西和河南灾情更重(尤其山西),李鸿章信中就向哥哥述说了闻知的相关情况,并有“秋无禾,春无麦,即得甘雨,有地而不能种,有种而不得食,仍须至秋成截止赈事”
之言。
还说到因为有人奏请,又有朝命“特饬各省分拨晋、豫各数万两”
,算计哥哥辖下的湖北和湖南两省,至少“须十万以内”
,担心力不能及。
信中还言及一个需要帮助的现实例子,就是前刚授任的河南巡抚涂宗瀛(字朗轩),自原广西巡抚任上北来,肯定事先就河南赈务问题与朝廷或相关大员有过沟通,获得“协济”
的承诺,所以现在“更为振振有词”
。
协济又牵涉钱、粮比价问题,也需费脑筋。
在大灾办赈的需求下,李鸿章说,海防经费如果相关省区无力按常规解送的话,也就不能奢望了,只希求“淮饷”
不要减少。
信中涉及的其他人事和人际关系事情,像“卫静澜奉内讳”
,是说卫荣光(字静澜)因母亲去世丁忧。
其人刚刚任命为湖南巡抚就要去职,是由湖北巡抚邵亨豫(字汴生)调湖南接任。
“潘伟如邸眷素厚”
,“从权篆试之,会当即真”
,是说湖北布政使潘霨(字伟如)暂署该省巡抚,其人与朝内王公关系密切,不久就会实授。
事实果真如此,到七月初,潘霨即获实授。
由此可见,李鸿章对朝廷人事安排内情,消息灵通,知悉实底,甚至隐然有实际介入。
像关于潘霨职事,他斟酌情况,作有“不足大帮,亦不至掣肘”
的分寸拿捏。
李鸿章信中还说到,获知两江总督沈葆桢(字幼丹),实际是因为淮盐引地不济,才幡然乞退,朝廷竟准离任(是以病假之名),而以江苏巡抚吴元炳(字子健)暂署其职。
淮盐引地之争,持续有年,切关两江辖区利益,而相争中两江又不能占据优势,所谓“淮岸不济”
起码成为沈葆桢欲借故离职的重要因素。
当然,他实际也并未能真的彻底离职,在身体状况确实不好的情况下,次年便告去世。
这时李鸿章对他的评说是“刚愎任性,终误大局”
,看来,成见不小。
与李鸿章关系更为抵牾的是陕甘总督左宗棠。
李鸿章信中说到,他们之间“已三年不通音问,向无手书不复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