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立场未变,而就琉球之事而言的“洋务正恐生变”
,则是他所表示的“不敢言归”
的原因。
信中又问到郭嵩焘(筠仙)已否过鄂,告明总理衙门(总署)公函促令其“不待假满北上”
,说是“同朝均甚倚重,可无迟疑”
,看出李鸿章是对这位洋务同道充满期待。
尽管如此,但郭嵩焘这次出使被撤回后,实际上也就基本上结束了政治生命,在籍“养疴”
十年多,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74岁上去世。
他会遗憾和悲哀自己晚年的遭遇吗?无论如何,其人起码还是对自己能被后世理解充满信心的,“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这就是他生前的预言。
事实上,没有用“百代千龄”
,仅仅时过百余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认识,不就能够一扫当年的偏见了吗?
关于家事,此信中还主要是言及家馆和馆师的事情,看来他对这个叫姚芷轩的新来先生非常满意。
这时其家馆是设在天津而非保定,也可间接看出日常办公李鸿章是以驻天津为主了。
信中说到乡居的侄儿们,有乡间“习气较城市少朴,诸侄或渐知艰苦”
之语,表示出不希望后人成为纨绔之辈的心愿。
[1]此信原以《致李瀚章》为题,在“新全集”
中,一是载于第31册第383页,时间标为“光绪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夜”
,并注:“原稿无年代,‘二月十二日有添孙之喜’云云,事在光绪二年(李国成),姑置于此。”
二是载于第32册第410—411页,时间标为“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并注:“原稿无年代,信中提及筠仙(郭嵩焘)回国事,知撰信年份似为光绪五年,姑置于此。”
不但郭嵩焘回国事,而且从信中的主体内容亦可证此信是在光绪五年,且看得出能与本书中前录一信承接照应。
依此时间,而置于光绪二年者为误,置此所据“二月十二日有添孙之喜”
句,此次所添孙亦非李国成,因为国成生日不是“二月十二日”
而是在“三月初一”
日。
两处信文个别字句上亦有所异,两相对照,择其适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