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担心蜀道艰难,议说人事、家情
banner"
>
李鸿章写此信时,哥哥实际已于前一天(二十三日)抵达成都。
昔年亲历此路的情景如在眼前,李鸿章真担心“小儿女”
受不了这罪。
李瀚章和眷属们没有同抵省城,最后一程他是和幕友们取陆路先到,眷属则由人护送多走一程水路,要在下月到达。
从信中可以知道,听说李瀚章有复任湖广的朝命后,湖北友人都告诉经畲,要他到宜昌迎候父亲,意思是让李瀚章不必再去接任川督了,中途折返便可,可见他们对李瀚章早日回鄂的盼望。
李鸿章则认为,哥哥还是应该入川,酌量“是否接蜀篆,抑先具折谢恩请旨”
。
这又牵涉文格(式岩)、丁宝桢(稚璜)到任新职前的行止安排,李鸿章对此也有一番议说。
他们几人此番“连环扣”
般的职事变动,单就路途而言也真够麻烦的,故李鸿章有“官如传舍,往返万里,劳民伤财,甚无谓也”
的感叹。
李鸿章信中还说到何璟(小宋)“日内始出京,甚不如意,不久当量移善地”
。
查其人这时职事,已授闽浙总督(前曾在两江总督任),是对此职还不满意?又说到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幼丹),其“请假一月,久无书问,或有退志”
。
不过沈氏也并没有真退下来,任间几经病休,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去世。
信中所说“告归,但交卸不出”
的花潭,是鲍源深,安徽歙县人,时在山西巡抚任上病免,所谓“交卸不出”
,当是无钱清偿任间“欠费”
,看来,属“穷省穷任”
。
信中还说到,郭嵩焘(筠仙)已于本月十七日由上海登舟出洋赴英,而威妥玛也尾随回国。
这中间当有牵系,郭嵩焘此行不是还兼有向英国道歉的“使命”
吗?而威妥玛则是在华办理马嘉理案的主持者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