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是发难者之一,此人即在翰林院供职的何金寿(字铁生)。
他弹劾《使西纪程》内有诟病大清的内容,“请饬销毁”
。
一时攻郭舆论可谓沸反盈天,甚至闹到有湖南人都要开除其“湘籍”
的地步。
后来梁启超有评论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
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
哎哟!
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板,才算完事。”
由此可见当时一般国人的思想、识见和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在英国的郭嵩焘对被何金寿参劾一事,是到了七月间从别人信中获知,他在这月初十日的日记中感言:“中国两千年虚骄之习,养成此种人才,无足异者。”
热衷洋务的李鸿章,当然明了其中是非,但在几乎一边倒的舆论情势下,也不好公开为郭嵩焘大力辩护,说其被“唾骂固不待言”
,函嘱郭氏“以后少发新论为妥”
,意思是尽量少惹这等不自在。
同时又担心他难免激愤,所谓“素多幽愤,闻此等口舌,情绪可知”
。
但到头来,错不在郭嵩焘,是在闭目塞听的守旧之辈身上啊,李鸿章无奈地感叹:“(郭)如此品学识议,不容于今之世,人才、国运真无可挽救矣!”
至于李鸿章信中在言及何金寿参折之前,关于“夔石复奏筠仙前疏”
云云,夔石是王文韶,他时任湖南巡抚,是郭嵩焘籍地省份的“父母官”
,他们两人也曾打过交道,有合作更有矛盾。
在此际郭嵩焘事情上,以圆滑著称的王文韶(有“琉璃球”
“油浸枇杷核子”
绰号),当然是不会站在郭嵩焘一面的,李鸿章此信中说他“小巧”
云云,当是指他又在玩弄“小权术”
了。
第三件事是关于沈葆桢(字幼丹)函商“川鄂厘饷”
的。
沈葆桢时为两江总督,致信告李鸿章淮商情愿包完川鄂厘饷,这样对拯救淮地灶户(设灶熬盐之户)窘困会有帮助,请李鸿章支持。
他之所以给李鸿章写信,除其权势显赫以及接近朝廷的因素外,显然还因其兄李瀚章为湖广总督,事情直接涉及其区盐政,有请他代为通融之意。
李鸿章又不是傻子,岂能上他这当,他对沈葆桢损人利己的做法不以为然,在给哥哥的这封信中明斥其人“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淮南灶户固可悯,川、鄂井夫游民借盐为活者独不可悯乎”
,自然对沈葆桢是大为不满,说李鹤年(字子和)曾评其人是“不近人情之奸慝”
,以往还觉话有些过头,由这次事情“乃确知其为任性偏执之刚愎之人也”
,遂后悔曾成全他的江督之任,说当时若荐何璟(字小宋)来任,今日“尚不致鸱张纷更至此”
。
这意味着,像让谁出任两江总督这样的朝政大事,李鸿章都有很大的实际左右权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