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朝政多由康、梁出
banner"
>
李鸿章写此信的时候,正值“百日维新”
方兴未艾之际。
信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变法的。
从中可以体察,李鸿章对维新变法并未显出反对和疑惧的情绪,之于“朝廷锐意振兴”
似乎还隐然有赞赏意味。
对康有为、梁启超辈“怂恿”
皇帝变法也无恶语诋毁,所说“因循衰惫者”
的“敷衍门面”
,并不是指维新党人,而显然是指守旧无能的官员。
所谓“法非人不行”
,意思是再好的法没有合适的执行人也不可以,看法自然是对的。
信中所说随信附寄由总理衙门所上的“大学堂章程”
,当是指《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它可谓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是由梁启超起草拟定,与信中说到的相关情况相符。
请梁启超代拟的樵野就是张荫桓(字樵野);而针对“内有不可行”
内容而“拟稍变通”
的燮臣,即孙家鼐(字燮臣),时以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受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管理学务大臣。
李鸿章信中“恐办不好”
的担心,并非对大学堂和相关章程本身的否定,当还是就有无合适主理人才的问题而言。
他对皇帝颁诏罢废科举考试的“八股八韵”
而“改试时务、策论”
,也是愿意适应的。
这从信中“学生除读经史外,宜更习他端”
的话语,就能看得出来。
信中还说到,日前晤见家乡庐州的知府(“守”
即太守,知府的别称),其人表示回任后应将庐阳书院改作学堂,担心经费不足,而李鸿章特别忧虑的则是“经理不得人”
。
显然,李氏并不反对以旧改新。
信里还说到,张荫桓“被言路重劾,几遭不测之祸”
,事情现虽稍微缓解,恐怕他难久于其位。
随后的事实表明,岂止是一个“难久于其位”
的问题,政变发生后张荫桓便被逮治并准备处死,是在外国的干预下才暂时保住了脑袋,被流放新疆,及至庚子事变中终被慈禧下令处死。
官场风险莫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