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告直隶大旱,说沈、左诸人
banner"
>
李鸿章写这封信前,哥哥当是有趟湖北境内的因公出行,估算现已回到衙署。
而此信中的主要内容,是灾荒、恤政和人事问题,并且其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这时,正当前边曾提及的“丁戊奇荒”
的最严重之际,灾区涉及华北数省范围,饥民遍地,嗷嗷待哺。
直隶虽还不是最重灾区(山西、河南尤重),但事局亦颇为棘手。
尤其是畿辅重地,更直接关联朝廷,京都翰林院词臣和台谏言官(御史、给事中之类)们纷纷乘机上奏,议说荒政,纠弹官员,相关舆论沸反盈天,更加重了纷乱。
信文中所谓“乘荒抗疏,闹得声满天地,咄咄有将乱情状”
,即为典型反映。
面对此局,连朝廷也“引咎责躬”
,就是主动承担责任,向臣民做自我检讨。
当然,这只是做个样子,最严厉谴责的还是政府部门(或特指军机处)。
甚至有言论,主张也必须责及李鸿章。
信中述及这事,李鸿章说自己岂敢和军机大臣们同列相比,但又说,辖境民众转徙流离,是长官失职,岂可逃避罪名?他明明知道朝廷不会弃斥自己,但还是上疏自劾。
因向哥哥剖白,这虽有沽名钓誉之嫌,但不得已而为之,希望哥哥能“谅此隐衷”
。
显然,李鸿章的上疏自劾也不过是做个样子。
可查知,李鸿章是在三月十三日上《久旱民饥疆吏不职自请严谴折》。
折中说,“近因北数省灾荒不雨,皇太后、皇上引咎责躬,至诚悱恻,远近传播,人人感泣”
,“宫廷恐惧修省,并无失德,其咎实由于臣等奉行不力,政事未修,招致灾祲”
,请求朝廷给予严谴。
可见,基调是为朝廷开脱而自己承揽责任。
而上谕,则是“加恩宽免”
。
李鸿章没有受到“严谴”
,而实际上还能为自己的表现加分。
其下属官员可就没有这般幸运,这不,直隶布政使孙观(字省斋),被詹事府左庶子黄体芳、翰林院侍讲廖寿恒弹劾,就因此去职。
李鸿章信中说,“其人心地平正,而才不足以济之,本有退志,正中下怀”
。
被免似乎还正合孙观的心意,不管是否如此,反正去职就得走人,待入觐的直隶按察使黎兆棠(字召民)回到省城,孙观就要乘船南下回籍(他为安徽舒城人)。
李鸿章信中有“亦可羡也”
之语,也许是一时的真心话,不过,若真打发他回籍过安稳日子,此老能耐得住吗?孙观被免,接替他的是周恒祺(字福皆),是由福建布政使改任直隶,路途遥远,到任需时。
李鸿章信中透露,其人为沈桂芬(经笙)所赏识,不过自己不怎么看好,说恐怕也不是干练有能力的人选。
不管怎样,反正他还算有“官运”
,第二年就升为山东巡抚,跻身疆吏,这岂不真应了“朝里有人好做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