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深陷其中的她,不能自拔。
夜深人静时,柔和的月光,洒在她的闺**,余维新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使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1938年隆冬,武汉三镇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
这天,余维新带着王艳丽、小余琦、王阳阳在霞飞路演《放下你的鞭子》。
很多围观的群众都被这个独幕剧所感动。
孩子们的母亲,三位因为战争而居住在一起的女人不禁流下了热泪。
难以得到丈夫的消息,余夫人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她只能从报上了解一下丈夫的情况,因而她开始关注卖报的儿童,关注他们的命运。
这天早晨,余夫人穿着旗袍,带着小余琦刚出门,就跑来一个喊着卖报的小报童。
她拿出一个铜板,买了一张《大光报》。
报纸第一版的消息是,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并指出,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我们要坚决保卫它,就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那样保卫大武汉。
但余夫人感觉到,武汉已经并非后方,不久武汉就会和当时的南京一样,变成战场。
春节快到了,家族的人,都在为回老家过春节做准备,除留下一位长辈和少数的伙计,大家几乎都要回海河老家。
管家来问余夫人怎么安排春节,余琦想,回老家与家人团聚肯定更好,但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一次回去还不知道何时能回到武汉,那就更难听到丈夫的消息了。
而且,还有住在一起的两家人和孩子们,她也不放心。
所以,考虑再三,她还是决定留在武汉。
武汉的战事越来越近。
作为一个女人,抛头露面的事余夫人觉得不太合适,于是,她拿出几块大洋换作了铜板,都装在手提袋里,每遇到一个乞讨的难民,总要给上几块铜板,只有这样,她才觉得心安一点。
余夫人的做法,也影响到了孩子们。
余夫人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丈夫的信了。
尽管家人劝她尽早离开武汉回海河城老家躲一躲,但是,没有丈夫的消息,她还是要坚持在武汉多待一些日子。
只有在武汉,才更容易得到丈夫的消息,留守在武汉才有可能早一天见到丈夫。
父亲的遗志,硝烟弥漫的战场。
使余维新不甘心在躲避敌机的恐惧中苟且偷生。
晚上8点多了,昏暗的油灯下,汪慧敏还在为儿子缝补衣裳。
她一针一线将儿子裤腿上磨出的窟窿细心地缝上。
“妈,您还没有休息呀?”
余维新走到汪慧敏的身旁问道。
看着母亲正在穿针,他说道:“妈妈,我来帮您穿。”
他接过针线,细心地把线穿过了针眼,交给汪慧敏,一字一顿地说道:“妈,我有话跟您说,我想了很久,我要拿起武器,去上战场。”
汪慧敏大吃一惊,刚刚穿好的针线滑落在地。
丈夫为国捐躯,儿子就是她唯一的宝贝,是她的精神支柱,汪敏慧轻轻地说:“维新,你还小,你本来应该去上学的,战场不需要你。”
余维新坚定地说:“妈,我已经不小了。
不把日本鬼子赶走,我们哪有学上?我是个男人,我不上战场,谁去上战场?我要接爸爸的班,到战场上去打日本鬼子。”
余维新去意已决。
他要拿起武器,奔赴战场。
顿时,余维新呱呱坠地以来的往事,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呈现在汪慧敏的眼前。
看着儿子稚嫩的脸上坚毅的神情,她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是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有男人的担当,有一腔爱国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