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时的“参军”
一词已消解了原来官职的含义,成为固定演出模式中一个固定的角色。
这种优戏被称为参军戏。
曾在国家博物馆见过西安唐鲜于庭诲墓出土的参军戏俑。
二俑皆为男性,头戴幞头,身着绿色窄袖圆领衫袍,脚穿黑色尖头筒靴。
一俑双眉紧锁,低视撇嘴,面作愁苦,袖手斜身。
一俑噘嘴瞠目,扬眉斜视,拱手直立,盛气凌人。
参军和苍鹘,一愚一谐,形象鲜明。
常在温州乡村庙台的柱子上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你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这副联语可谓是“谐隐”
的当代阐释。
从先秦的优戏、汉唐的参军戏,到现在的戏曲,历经多少个春秋更替,但“寓庄于谐”
的原始特质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 开到荼情未了
戏的流水,淌过时间的河床,吸纳沿途的风情,逐渐丰茂。
黄岩灵石寺塔砖上的参军戏中,有扮假官的,有指挥乐队的,有勾队引舞的,有参军与苍鹘,风吹花树般地喧腾着。
那个女扮男装的苍鹘,一双杏眼溢出来的风华,姿姿势势的。
这样的风华,只属于盛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的诗里充满了异质、想象、摩登、华美、**、自由等诸多气息。
那个朝代所有存在的东西为盛唐文化的美酒增添了新的风味——西市酒肆里胡姬妖娆的异域舞姿,长安街上穿着男装骑马经过的女子,丝绸之路上的商队驼铃,敦煌的飞天壁画,滑过肌肤的丝绸,宫廷里的歌舞杂戏,等等,混合在这杯美酒之中,成了供后世品尝的佳酿中的一剂剂甘醇的配料。
歌舞杂戏是这杯美酒散发出的迷人芳香。
请看高宗龙朔元年(661年)的一道禁令。
《旧唐书》记载:“皇后请禁天下妇人为俳优之戏,诏从之。”
禁,可见其盛行。
当然禁不了。
初唐时,女性加入优戏,赋予优戏伟大的孕育性,也就是塑造性。
这股妇女习俳优之风,其实来自宫廷。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于宴上看儿女辈做戏:玄宗、岐王、代国公主舞“长命女”
、弄“兰陵王”
、舞“西凉”
。
中宗于两仪殿大宴群臣时曾观看胡人演“合生”
。
中唐的代宗、穆宗,晚唐懿宗喜欢倡优戏弄。
盛唐的玄宗更不止于喜好了,而是以一种艺术家的执着,经营唐代的歌舞伎艺,使盛唐的歌舞和杂戏众体兴盛。
玄宗举办了一场国际性的文艺盛会,这是中国戏曲史上开气象的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