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时间深处的戏魂
banner"
>
参军戏是汉唐古剧,是中国戏曲蓓蕾时的情态。
一九八七年,黄岩灵石寺塔出土了六块吴越参军戏人物砖。
这是东南沿海一带,迄今为止发现的宋之前的戏曲文物。
宋室南渡之际,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在温州产生,而后走向全国。
台州与温州,同属东瓯故地,地缘相亲,文脉同源,五代时都在吴越国治下。
在这片大海馈赠的古老大陆上,戏神早已降临,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
一 杨花似雪弄参军
楼台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鼍世上闻。
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
晚唐诗人薛能的《吴姬》诗里,柳絮飞白,弦管流转,歌声绕云,弄参军观者如潮。
好一个明媚的春日啊!
在吴姬的杏眼里,江南的春水似乎又涨了几分。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六块吴越戏剧人物砖,似乎就是吴姬弄参军的场景。
这些戏剧砖阴线浅刻,其中四块长方形砖上各刻了一个人物,另外两块方形砖上各刻了两个人物,与佛像砖、花草砖、铭文砖陈列在一起,呈现了五代时期江南戏剧演出的情状。
站在六块戏剧古砖前,就像是在看那个年代戏剧表演“直播”
,砖就是当时的屏幕。
刚开始你是一个人看,而后你会感觉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从时间深处赶来,就如现在村里请戏班,乡人们脚步参差,身影晃动,会聚到戏台前——小儿坐在大人的肩头,后排的人努力踮起脚尖,引颈而望,指手画脚,人潮拥挤,人声鼎沸。
戏开场了。
先上场的那个戴着幞头,两条幞带上扬,着交领窄袖袍衫,腰间系带,身体微微左倾,双手斜持一长竿,竿上一根长带,临风飘舞。
“参军色执竹竿子作语,勾小儿队舞。”
这不就是那个汴京沦陷后,南下临安,思念旧都繁华,写了一部《东京梦华录》的孟元老的声音吗?这就是所谓的“引戏”
吧。
接着上场的那个,脸方正平展,戴着硬角幞头,身着圆领中袖大袍,腰围宽带,穿着靴,双手捧着笏板。
这是一个“官”
。
“弄假官戏,其绿衣秉木简者谓之参军。”
(《因话录》)说话的是唐朝的赵遴。
千年前的扮假官跟现在戏曲中的假官并无区别。
一个右肩扛麾的上来了,也戴着幞头,两条幞带尤长,呈弧形下垂,身着武职袍服,双手握于腹部上,一足挺立,一足支架,麾旌迎风飞扬,垂眉蹙额,显得孔武有力。
“参军色……亦如唐代协律郎之举麾乐作,偃麾乐止相似。”
(《宋元戏曲考》)这是王国维先生在说话。
再看那个,则戴着冠,身着短衫裤,胸前与两肩均有带结飘垂。
左手持觞形物,右手举着一截竹竿,扬于头上,其眼角上挑、嘴角微笑、身姿后仰,神情飞扬,投入全身心在指挥一支乐队。
这指挥之杖与竹竿子,都系“麾”
演变而来,都是节乐之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