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原始之地人口的繁衍,大多跟避祸有关,泰顺也不例外。
安史之乱后,唐室逐渐衰微,藩镇割据下,各地赋役繁重、动乱频发,流亡入山者甚多。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泰顺也迎来“生齿日繁,文物渐盛,科甲肇兴,人才辈出”
的时期。
泰顺山势百折,又当东南要冲,势必成为盗匪必经之路;而峰峦层叠可藏匿,山海寇发时,祸及泰顺生民尤其惨烈。
泰顺得名也与兵伐有关。
明景泰三年(1452年),邓茂七、叶宗留在浙闽边界发动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后,遂置县,景泰帝赐名“泰顺”
。
所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
只不过是皇帝个人内心的安抚,当地生民的抚慰又来自哪里呢?
三魁、罗阳、筱村、司前、百丈、库村……眼前闪过的地名散发出来的气息似乎都跟傀儡戏有关。
看傀儡、做傀儡、弄傀儡的人都生活在这些村子里。
想到此,眼前离离的草木也幻化为偶,伸胳膊踢腿,眉目流转,在眼前舞将起来。
我们去的是雪溪乡桥西村。
蔡祖三的长春木偶戏剧团正在村里演出。
到了桥西村,已是正午。
一条大溪从高山峡谷中奔涌而出,湍急地流过村庄。
阳光直射下,溪面白茫茫的一片,像下了一场雪。
村里一些房子的墙上贴着一张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公演太平戏(木偶戏)时间为农历七月初八至十四日……敬请村民素食。
遇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和一个正快速跑向少年的男孩,我跟着他们走。
在两排水泥房中间的过道上,看见了戏台。
这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棚架,左右围上红布,搭起彩额,两侧贴着一副对联——“玉楼天半笙歌起,蓬岛仙班笑语和”
,横批“传神写意”
。
台下的长凳都是村里人从自己家里带过来,整整齐齐排出十多米远。
神的銮驾在后头,面朝着戏台。
后台拥挤,只能侧着身跟悬挂着的木偶们平排站着。
问离我最近的一个黑瘦的男人,台上一共有多少个木偶。
他说,六十身。
又问,班主蔡祖三是哪一个。
他说,他就是。
蔡祖三的长春木偶戏剧团有七个人。
前台提线三个人,分别是仕阳镇双桥村的蔡祖三,四十六岁;筱村镇翁山乡外洋村的翁士升,五十二岁;罗阳镇洲岭村女艺人雷美银,五十三岁。
后台乐队有四个人,分别是仕阳镇雪临村的毛显气,拉京胡和吹唢呐,六十九岁;雅阳镇松阳村的郑炽芽敲锣,六十九岁;福建福鼎西阳村的马钰存打鼓板,五十一岁;仕阳镇东溪村的林赛兰拉二胡,五十四岁。
把戏班里七个人的属地连缀起来,就像一朵花儿,花瓣曲曲折折打开几乎覆盖了泰顺整个山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