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的视线落在一只中国传统印章式风筝上。
这是一只用刘氏家传的镂空技艺扎制的中卡文化年的标志的风筝,在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曾代表中国参加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中卡文化年活动。
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印章,中文篆体书写的“中国”
与阿拉伯语库法体书写的“卡塔尔”
上下连接,以卡塔尔的国旗色为主色调,两国文化元素互相融合,别致而独特。
刘力坚对这次卡塔尔之行记忆犹新。
这个位于波斯湾的半岛国家,在中国可谓知名度不低——中国国家象棋冠军诸宸嫁给了卡塔尔王子,不时抛出爆炸性新闻的半岛电视台,还有石油和天然气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一系列的信息,像一条条潜伏的风筝线,牵着刘力坚兴奋地飞上天,又高兴地落在这片国土上。
在多哈为期一周的展览时间里,刘力坚的展位天天被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
这个因缺水而导致运动项目极少的国家的人民,特别是孩子们,都被中国风筝五彩斑斓的色彩和飞翔的姿态迷住了。
一天,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用中文说:“这不是温州的风筝吗?”
在异域,母语是一声惊雷。
刘力坚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一个穿着卡塔尔服饰、头裹黑色头巾的女人。
头脑电闪雷鸣之后,从那双黑色的眼睛里分辨出——国际象棋棋后诸宸——老乡。
刘力坚来多哈之前,很多朋友就开玩笑说,诸宸很多年没回家了,这次去,很有可能会碰上她。
没料到玩笑竟然成真了。
诸宸先后两次带着两个女儿来看刘力坚的风筝。
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血液的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些中国风筝对于母亲的意义。
卡塔尔沙漠上的鹰隼终究不能带她回到中国东海之滨那个美丽的小城。
“看着她恋恋不舍地带着孩子离去,我无限感慨,人也是一只风筝,那根线永远拽在故乡的手里。”
刘力坚说有一天做了一个梦:远方一声哨响,墙上的风筝一只只从窗口飞出去,我跑出去一看,天空布满了风筝,爷爷刘永生正在放那只福鹞。
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制作第四代福鹞一直是我的念想,但想超越前辈并非易事。
这种镂空的大型文字风筝,难扎不说,形式的创新更加重要,随之带来的解决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成的不同平面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是难中之难,突破需要机缘。
刘氏风筝技艺终归不脱“风筝之经”
——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也不脱曹雪芹“艺为人谋”
的初心。
百年血脉传承,生命历尽磨难之后,微末之物显出大义来。
而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像一只狐狸跑过时间的雪地,或跳脱,或被雪埋,但终究还是有迹可循。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