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去寿宁看冯梦龙(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又时时传来土地的龟裂声、求雨的祷告声、饥肠的辘辘声、竹米的开花声,声声惊人心。

这又是一方荒僻贫瘠的土地。

在《寿宁待志》里,更看到了大明帝国的骨架被历史的罡风摧枯拉朽、波及寿宁的情状——坍塌的城墙,废弃的铺递,无兵把守的关隘,空空的社仓,虚假的升科,沉重的苛捐杂税,食盐的缺乏,迎来送往的贿赂,等等,字里行间断裂之声可闻,腐朽之处赫然在目。

历史学家把明王朝的覆亡归咎于几个原因:一个是清朝的强权扩张,一个是各种弊政而导致的史上大规模内乱,还有一个是遭遇人类气候史上的极端气候,称为“小冰河期”

在帝国的神经末梢——寿宁,拖垮明朝政权的这几个因素清晰可见,最引人侧目的是气候。

《哈佛中国史·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里附录了《极端气温和降雨量的时期(1260—1644年)》和《元明“九渊”

》两张统计表,其中一六二九年至一六四三年,明朝处于极寒天气。

一六三二年至一六四三年,明朝最后十年,严寒、干旱、饥荒、蝗灾、地震、大疫、沙尘暴等灾情交织成一张铁网罩住大明江山,被历史学家命名为“崇祯之渊”

崇祯朝的首次大饥荒发生在崇祯五年(1632年),之后灾情不断恶化,到了崇祯十年(1637年),干燥的天气导致了大规模的旱灾。

之后,明朝遭受了长达七年的史无前例的大旱,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寿宁的灾情在《寿宁待志》中清晰可见。

其“积贮”

篇记载,万历十八年(1590年),戴镗任寿宁知县,建了五所社仓,凡缴纳谷子的,给以冠带、牌匾,以示荣耀。

这样,共积过一千二百多石谷子。

但自此之后,荒年旱灾连年不断,民穷财尽,乐意运送粮食缴纳的人很少,各个社仓也全都废弃了。

“祥瑞”

篇记载,崇祯八年(1635年),竹子间或有开花结果。

这年秋收大减产,人们因而怀疑竹子生竹米是不祥之兆。

崇祯九年(1636年)春夏之交,满山竹子都结了竹米。

正遇上前一年歉收,米贵,老百姓缺少粮食,采来竹米,磨成粉煮粥,舂一下做饭。

全县大人小孩,争先上山采竹米,老百姓靠竹米度过了荒年。

这年夏天大旱,冯梦龙带领官吏求雨。

“灾异”

篇记,崇祯九年(1636年)冬天,寿宁天气严寒。

溪里的冰将近一尺厚,人可以从冰上走过,几天后才化。

花木多冻死。

民间认为冬天是下一年丰收的预兆,冯梦龙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分,过分了,即使未必成灾,也不能不说是不正常的现象。

自然气象是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潜在的一种变数。

仅崇祯九年(1636年),寿宁异常气候带来的灾情,导致百姓生活之困苦可想而知。

冯梦龙执政处境之艰难,也可想而知。

《寿宁待志》中,冯梦龙以大量的篇幅实录了他的施政实践——修复城墙门楼,修复关隘,恢复铺递,治理虎患,禁溺女婴,捐出自己的俸禄修复学宫,等等。

然而,一些充分调研民情、惠及百姓生存之道的施政措施,比如盐法、兵壮、升科、赋税,因切中时弊,触及官场,上司未批而胎死腹中。

“民无余欠,库无余财,欲有司之有为于地方,盖亦难矣!

今将万历二十年后加裁之数详著于后,使览者知寿宁之艰与寿令之苦,冀当路稍垂怜于万一云!”

请看到的当权者可怜可怜寿宁人民和寿宁县令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我渡了999次天劫桃运神戒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逃荒,我靠千亿物资空间养活四个崽木叶:从只狼归来的鸣人快穿攻略女配要黑化我不是枣子哥诸天从蜘蛛开始美漫里的恶魔果实半盲女的英雄之旅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娇气继妹全球高考风暴女法医的刑侦日记[穿越]紫藤花游记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福女娇妻带着空间穿八零为美好群星献上祝福都市:我全家都是主角大明:爷爷,我不想当皇上啊养成一个大唐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娇妻难逃:总裁蜜宠上瘾无尽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