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德清有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德清有珠

banner"

>

一个欲雨欲雪的天气,我在德清。

毕竟是浙北,树枝头连一二片黄叶都没剩。

这是北气所致。

大家都说:“下雪吧!”

多么美好的梦呀!

在南方,盼望下雪就像等一封锦书。

德清两日,雪不来,不期然却走进一个珍珠的世界。

看雪和看珠,都是美好的事。

这是一家珍珠博物院。

先看到一艘船。

这是一艘浑身上下镶满珍珠的船,大概有六米长两米宽的样子。

说用了两百多万颗珍珠,仿郑和下西洋的船形。

郑和的船叫宝船,不知是因郑和的小名“三宝”

而得名,还是因出洋寻宝而唤之。

如此一个庞大的开场,让人始料未及,仿佛已至一条大河边,欲扬帆而去。

此间造像意在“海上丝绸之路”

珍珠是“丝路”

朝贡贸易的商品,在唐朝大概相当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英国人眼里的钻石。

薛爱华在《撒马尔罕的金桃》中写道:“贞观十六年(642年),唐朝接受了天竺国贡献的‘大珠’,天宝八载(749年)接受了林邑国城主卢陀罗遣使贡献的‘真珠一百条’,天宝九载(750年),波斯鬼国献‘无孔真珠’,大历六年(771年)波斯再献真珠。”

还写了唐人接受珍珠的心态:“很高兴……又摆出一副藐视的态度……似乎只是作为蛮夷自愿来朝的象征才接受这些东西,是‘化中国而及外夷’的代价。”

薛氏讲物又讲人。

物不仅仅是物,意义正在于此。

郑和是执行明朝“宣德化而柔远人”

的外交政策七下西洋,把中国朝贡贸易推向了极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的《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一书从考古、历史、艺术、科学等领域,探索郑和下西洋之后,欧洲、伊斯兰世界和大明王朝的冲突和交流,展现了对东方的丝绸、瓷器、珍珠、茶叶、香料诸物的欲求背后海上霸权的明争暗斗,列强势力的此消彼长。

当年仁宗叫停下西洋船队时,郑和曾披肝沥胆力陈:“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取南洋,华夏危矣!”

郑和意识到海洋时代的到来,可惜没能开启它的序幕。

那些从波斯湾带回来的明珠,不知流落何方,想来已经回到了它的故乡。

看历史,我们未来人的眼睛是自由的,可仰观,俯视,回望,感知它们以自然、权力、审美、伦理、食物、天灾、人祸等不同的面目参与人类历史的演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我渡了999次天劫桃运神戒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逃荒,我靠千亿物资空间养活四个崽木叶:从只狼归来的鸣人快穿攻略女配要黑化我不是枣子哥诸天从蜘蛛开始美漫里的恶魔果实半盲女的英雄之旅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娇气继妹全球高考风暴女法医的刑侦日记[穿越]紫藤花游记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福女娇妻带着空间穿八零为美好群星献上祝福都市:我全家都是主角大明:爷爷,我不想当皇上啊养成一个大唐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娇妻难逃:总裁蜜宠上瘾无尽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