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更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预期,“慕课将导致传统大学消亡”
的观点也获得了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可。
美国的《国家利益》杂志预言:“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
被誉为“颠覆大师”
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sen)认为,慕课是一个潜在的“颠覆性技术”
,将消灭许多平庸的大学。
他在2013年预言:“从现在起的15年里,一半多的美国大学将处于破产之中或破产边缘。”
更加激进的预言则表示“50年后大概只剩下10所实体大学”
。
对于很多人来讲,慕课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促使大学数量锐减是必将会出现的。
(四)慕课所不能给大学的
众所周知,课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分,其中,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明确的、事先编制的显性课程可以较完整地转化为在线课程。
但是,如何将那些非预期的、潜在性的隐性课程转化为慕课仍是一个未解难题。
毫无疑问,大学培养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最终落实到健全人格的养成。
这些方面的培养显然不是靠一两门课程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榜样引领和文化濡染。
教育家梅贻琦说,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非大楼之大。
进一步讲,大师之大不是指大师的盛名,而是指大师的思想和品德。
以文化育人、以德育人,这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也是大学存在的价值体现。
慕课可以将显性知识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递给成千上万名学生,但是,如何将隐性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并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将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正因为如此,虽然慕课掀起了迅猛浪潮,但大多数大学和雇主仍然只是将在线教育视为传统学位课程的一个补充,而非替代。
许多世界顶级名校,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已经谢绝使用慕课平台,并拒绝承认学生在其上的学习结果。
这是因为传统大学有一些非常过硬的优势条件——除了教学、考试和发证,大学教育给学生创造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此外,在传统大学里,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辩论、展示自己、与人联络、结交同学,而这些正是基于慕课的高等教育模式所无法很好地实现的。
许多人力挺大规模在线课程将颠覆传统大学这种高等教育模式,或许错误地认为上大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学位。
事实上,大学给学生提供的远远不只是获得一种教育以及提高未来收入的资本。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上大学十分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建立关系网络、拓宽视野、与同学和教师经历新事物。
显然,只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慕课学习,难以有传统大学校园里的那种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密切互动。
同时,大学里的体育运动、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都是慕课所不能纳入和无法实现的。
正因为如此,慕课目前尚未撼动欧洲,更不要说颠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