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将学生异化为物,而且最终也使教师异化,从而使师生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人格的缺位是慕课学习必须直视的一个问题。
(四)慕课缺乏学生间的人际交流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
然而,在慕课的学习中,通过网络很难创造这样—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全体在线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缺乏相互沟通,同学之间就不能够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互帮互学。
由于慕课这方面的缺乏,在线学生只能接受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而限制了自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角度、空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所以根据量学的原理,合作可以扩大学习的效益。
因此,慕课必须正视这种相互感染的缺失,努力通过引导学生在独立形成自己见解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反馈和群体探索把学习引向纵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的情境中,形成信息双向、多向性的交流,让学生获取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
(五)慕课缺乏校园人文环境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既有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锻造一种精神,一种以人为本、发扬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精神。
这种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显然需要在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下才能实现。
这种人文环境给人一种“以人为本”
的精神传达,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能够在一种生活和发展的乐园中进行学习,能够发展个性、陶冶身心、发展特长、锻炼品格。
多数人对社会、集体和他人一致的积极态度,必然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迫使其改变态度或顺从,努力同化于群体的态度。
优良的人文环境,对于形成学生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情绪、健康的心理,乃至改变个性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慕课因为是网络学习,缺少这种校园人文环境,也因此不能通过人文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
除了社交属性的缺失、教师人格的缺位以及人文环境的缺乏,慕课还面临着缺乏传统课堂中强调的“课堂性”
的问题。
例如,在慕课的课程学习中,对于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只能看到一个数据,对于该学生的性情、背景等都没有基本的了解,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又如,在慕课的课程学习中,由于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常常停留在娱乐、通信工具等方面,因此利用网络学习有时就存在随意性。
网络学习,如慕课,是传统课堂的延伸。
传统课堂的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十分重要,而慕课缺乏课堂氛围将背离实践越来越远。
因此,慕课应当反思如何营造课堂氛围。
首先,慕课的授课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的互动、帮助与分享为纽带的课堂。
它强调的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关系,它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未知到已知,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同时,它能够使学生得到多种体验,提升学习的兴趣,挖掘深层思维,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其次,慕课的授课教师应当转变角色。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教师要为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热情的咨询、及时的反馈和合理的指导等,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反思和迁移,尽快完成知识的同化或顺应,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三种角色:一是作者,需要根据对学生需求的分析,编制多媒体电子教案,这时教师需要把自己定位到情境设计者、教学研究者和教学设计实施者三种位置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二是项目开发者,在教学资源丰富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中,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不偏离目标,教师需要始终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三是学科人才和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自己对本学科的研究,为学生提供实际例子、个案研究、反馈信息及前沿信息等,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
最后,慕课的授课教师应当建设温馨的电子教室。
比如,教师在课程首页展示一个简短的欢迎致辞。
欢迎词的风格应是非正式的、恳切和友好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愿意让其共享自己的生活乐趣,并要求学生在慕课的个人简介栏发表个人信息,包括照片、兴趣、家庭、工作等内容,这样能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互相了解,发现共同兴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慕课应当引导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建立学习联盟等,使他们乐于接受学习任务,促进慕课未来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