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认为:将来体育运动会被简单地归纳为两大类,一类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
体育项目只有在属于第一类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发展;否则,要么衰落,要么踏步不前。
因为只有更多的人看,才会有更多的人干;比赛的水平越高,电视的兴趣越大。
的确如此,电视对奥运会同步播出的热情投入远远超过了对一般活动的支持与重视。
从而,奥运会形成了全球性的号召力。
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空前盛况在电视屏幕上充分展现,使奥运会变成全人类的盛大庆典。
富有戏剧意味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亿万观众在同一时刻聚集在电视屏幕前,共同为这一盛典喝彩。
从奥运会的卫星同步采访报道中,我们可以领略现代技术对记者采访的作用,也可以领略电视同步报道的魅力所在。
对于记者来说,只有具备临阵发挥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和高超的采访技巧,才能在这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采访方式中发挥出较好水平。
2.欧洲体育电视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阵容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启了奥运史上第一次全程高清晰电视转播的篇章;全球收视人数突破40亿,创造了奥运电视转播和观众收看的新纪录。
欧洲体育电视台是欧洲最有影响的体育传媒,已经进入全世界59个国家的1.4亿个家庭。
目前,其正在努力进一步打开亚洲市场。
欧洲体育电视台是国际奥委会指定签约的奥运会转播电视台,1992年开始转播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欧洲体育电视台用20种语言向59个国家的2亿多名电视观众全程报道北京奥运会。
首先,欧洲体育台的传播方式在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出高清晰电视全程报道北京奥运会;二是设在北京的演播室是该台历史上最高标准的演播室;三是运用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进行报道。
在人员部署方面,其在全欧洲范围内投入800名全职人员,面向世界全天候报道北京奥运会;此外,还派出100人的报道团队到北京进行现场报道,这些人在北京演播室不间断制作、提供节目。
在节目时间安排上,北京奥运会进行期间,一天24小时不间断报道,一周播出7天。
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每天15小时的现场直播,时间安排在欧洲时间凌晨3点至下午18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上午9点至晚上12点;另一部分是,欧洲时间下午18点以后,进入欧洲电视收看黄金时间,安排60分钟的非直播节目《北京快车》,晚上7点半至8点半播出,报道当天所有重要的体育赛事。
采用的形式是评论、采访、报道、成绩、排行榜。
该节目在晚上23点重播时加入分析。
此外,在6点开始播出5分钟的《早安北京》节目,内容是最新的消息。
这档5分钟节目作为整点新闻播出,不断更新内容。
15分钟的《北京使命直播》节目,每天推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在北京演播室接受主持人的采访,同时邀请运动员评论当天精彩的赛事。
欧洲体育台拥有一批最有经验的体育评论员,共有350个评论员和顾问,其中许多人曾经是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
比如,欧洲体育台设在荷兰的分部,主要负责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几个国家。
这里共有70名评论员,其中30人专门负责解说、评论北京奥运会。
每位评论员都是所报道的体育项目的专家,他们过去都是一流的体育运动员,曾获得过世界赛事和奥运会的冠军。
北京奥运会期间,从早上3点开始进行现场直播,一直到晚上6点。
之后还安排其他节目,如当天精彩的比赛,以及当天没有来得及转播的比赛,中间还插播许多新闻。
担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荷兰语首席评论员的谢恩是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和奥运史的专家。
他自1982年起就开始了电视体育评论和解说生涯,1988年首次报道汉城(首尔)奥运会,2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欧洲著名的资深体育评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