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最后的对话用意在于引起邓小平对他本人的重视,因为他曾向难以对付的法拉奇提出过难以回答的问题,说明他本人也不是等闲之辈。
这段对话分析充分证实记者在提问过程中创造力的作用。
虽然华莱士采取的是漫谈方式,但每句话都是有意图的。
作为记者,高超的提问技巧应该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即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特定目的进行创造。
2.技巧、对策、思路
记者采访技巧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提问构思、报道意图的表现,使其思想观点、新闻价值得以具体化,从而影响报道的水平高低。
提问技巧本身也包含着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具体地讲,记者提问技巧的发挥体现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访问对象采取的对策上,这诸种对策又以语言表达的形式来实现。
在人物专访中,电视记者的提问技巧高低是采访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中外记者在长期采访实践中,摸索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提问技巧和对策。
在某种程度上讲,技巧的运用是因人因事而异的。
记者怎样灵活地提问,怎样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或者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这其中确有许多技巧在起作用。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技巧和对策可以作为参照:
其一,充当对手,展开讨论。
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对象进行采访时,记者采取这种技巧往往能够开掘采访的深度,比较适合于思想观点的采访。
其二,抛砖引玉,唤起回忆。
采访往往涉及往事追溯,有人能够倾吐,有人则不愿回忆。
记者若能选择一件特别能够触动对方情感的事抛砖引玉,则会唤起对方的怀旧之情,这一技巧适合于个性专访。
其三,探索询问,留有余地。
记者选取具有伸缩性的问题提问,对方可以有余地地倾吐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评价。
对于表态、反应性报道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出现绝对化的倾向。
其四,恰如其分地肯定,鼓励对方讲下去。
对显而易见的成就作恰如其分地首肯,对方会感到记者理解他的事业,他会不厌其烦地滔滔道来。
这一技巧适用于新闻人物和名流专访。
其五,提出疑问,“激怒”
对方全盘托出。
当采访对象因某些做法不被人理解,或者引起社会上的不同议论时,记者可以引用其中某些否定性议论,以疑问口气提出问题,对方会为了澄清事实,一怒之下将事由原委吐露出来。
此种技巧适用于有争议的事件、人物、现象的采访。
其六,宽窄结合,灵活多变。
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报道题目采取灵活多变的提问技巧,可先宽后窄或先窄后宽。
即先提出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然后收回到较窄的范围,或者先小范围提问,然后再放开来谈。
以上六种技巧仅仅是从众多提问实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并不能包括全部提问技巧。
真正能够巧妙运用提问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地开拓。
经验不足的记者采访不知从何着手,想到的问题往往是一般化。
解决的办法是:理清思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