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新闻调查目的突破(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新闻调查》栏目组曾经提出过“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

一直以来,《新闻调查》将故事化作为调查性报道的理念,并成为一种特定的创作方法。

对此,我们可以从《公交能否优先》的采访报道中,得到验证。

1997年1月17日,《新闻调查》播出《公交能否优先》。

编导和记者对调查过程的重视和精心把握不但为该片也为《新闻调查》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时至今日还经常被人提及并作为“以调查过程流畅清晰取胜”

的典范。

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多,堵车日渐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城市难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法国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

当时他们提出了“公交优先”

的口号,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我国的城市交通是否也可以实行“公交优先”

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策划理念:因为调查的主题是“公交能否优先”

,于是记者选取了北京103路无轨电车作为切入点展开调查。

以103路为调查的切入点有这么几个好处:首先,它是北京公交运营了多年并且容易引出话题的一个交通线路。

围绕这个线路展开调查,顺理成章地体现了以民为本,公交才能优先的主题;其次,以一条具体的线路作为切入点,使得调查远离了空洞的概念而变得具体形象;最重要的一点,103线路为调查提供了一个调查路径,调查可以以它为起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延伸,调查的过程感必然鲜明。

下面具体分析调查过程——

记者早晨5点半就登上了由北京动物园开往北京站的103路无轨电车。

对于103路来说,这已是由动物园开往北京站的第十趟早班车。

记者此行的目的是想测试一下,在早上城里几乎不堵车的情况下,103路跑完全程12.8公里需要多长时间。

在103路电车上,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您平常上班的时候,一般怕什么?”

被采访对象的措辞虽不尽相同,但中心意思却是一致的:“堵车”

谈到目前严重的堵车状况,103路电车的司机回答得更绝:“徐徐寸进,步步为营。”

在完成对103路电车乘客、司机、售票人员、车队领导及北京公交公司总经理的调查采访后,记者的调查转向了政府官员和道路交通专家。

从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段里仁,从建设部城建司公共交通处处长张奎福到北京市公共交通研究所所长李建国,官员和专家不仅形象地讲明了堵车现象的根本原因、潜在的危害,同时也提出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相对于重在现象和问题展示的调查采访,这一问题的调查有事例有数据,有历史有现状,进入更理性的层面,调查的过程非常清晰。

在完成对地面公共交通的调查以后,记者调查的路径一转,进入了更深的层面:地下公共交通对缓解交通堵塞压力存在什么样的可能性?调查的结果是“要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靠地铁。

但修建地铁造价太贵,每公里5个亿。

因此需要时间”

完成了以上的调查,记者又开始了更深层面的调查——对公交优先社会意义和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

可以说,对调查过程的重视和明晰地把握是《公交能否优先》成功的关键。

2.展示记者调查行为

我们知道,调查性报道起源于报纸媒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