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可否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规模都是新中国成立前所达不到的,记者队伍扩大,素质提高。
记者的采访报道不乏有很多精彩、高水准的好新闻。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原因,记者的采访报道自然也会受到时代限制,有一些的确违背了新闻规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新闻界总结历史经验,记者的采访活动发生了历史演变。
记者的新闻活动无论在采访上还是在报道上都在探索新闻自身的规律。
报纸记者随着报业结构的变化其采访活动不断朝着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过去,中国报纸是党报独揽天下,报纸种类基本上是以综合性为主。
现在,报业结构形成多层次格局,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报纸先后创刊。
报纸类种呈现比较齐全的可观前景,中央、地方,综合、专业报纸全面发展。
报纸新闻从业人员占全国新闻业务从业人员的一半左右,达到2.5万人。
记者素质和业务水平随着社会进步和新闻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
通讯社记者的采访活动随着中国通讯社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开拓。
新华社提出新的目标,在20世纪末或更长一些时间,把新华社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
为达到这一目标,新华社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速人才培养,拥有一批能洞察国内外事务,纵论世界风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记者。
新华社在国外已建90多个分社,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抄收新华社的对外新闻。
中国新闻社的新闻业务近几年也发展较快,采用中新社电讯、专稿和图片的海外报刊已有100多家,遍及世界五大洲。
可以说,近20年来,通讯社记者的采访活动真正打开了世界性的局面。
广播记者采访活动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朝着“自己走路”
的目标迈出新的一步。
过去,特别是“**”
期间,我国广播新闻报道主要是依靠通讯社和报纸。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记者逐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自采、自报、自编的新闻数量增加。
录音报道、现场报道、节目主持人等广播特点的采访报道形式运用越来越普遍。
中国电视自1958年正式开播,虽然比国外晚了20多年,但却是四大新闻媒介中唯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事业。
我国电视的发展受到“**”
的影响中间搁置,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才真正有所发展。
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后来居上”
,在人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1984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试验通信卫星,随后卫星地面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可以当天同全国观众见面。
目前,我国电视已基本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无线到有线,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电视传播网络。
电视新闻日益成为人们获得新闻的重要来源,电视记者队伍迅速壮大。
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不但继承了传统,而且进一步丰富发展。
许多电视采访报道自身就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新闻;许多采访报道对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我们追溯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记者采访活动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因为了解了历史,就会对现状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信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会伴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开拓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