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0)结束采访
结束采访的程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环节——
采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除非又特别增加了时间。
一般来说,两个小时的采访是最高限度。
如果要延长,最好重新约定时间,这样双方都可以重新考虑问题。
记者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下,向对方表示结束采访的意图,这样做之前,想一想是否已经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问一下对方,看他是否还有想说的话。
他通常会回答你没有问到,但却是应该问的问题。
在采访中提到的文件、材料,可以这时索取。
当你准备离开时,再问一下如果有问题是否可以打电话询问。
再见——十分感谢你的帮助。
有经验的记者一般都明白:一些最好的、最适合引用的话往往是道别时等到的。
在这时,对方经过“正式”
的谈话后,已经轻松下来,很有可能提供有趣的逸事和观点。
记者这时一定要留意倾听,并在事先提醒摄像记者不要关机。
3.提问的技巧
根据中外记者长期采访经验积累,记者的访问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
一是同采访对象的关系;
二是记者提问的水平;
三是访问对象愿意向记者透露些什么。
这三个条件是访问艺术涉及的主要因素。
第一个条件是要求把握访问特点,因为访问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所以记者同访问对象的关系是决定访问成功的因素之一;第二个条件要求记者掌握提问艺术,即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因为记者不开口事实难到手,所以记者提问水平高低是决定访问成败的又一因素;第三个条件要求记者研究采访心理,因为记者采访要同各种人打交道,每个人接受采访的心理都各不相同,所以,采访对象在什么样的心理因素支配下接受采访,对于记者的访问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起着一定的作用。
那么,人物采访都要掌握哪些基本要领呢?
(1)提问的基调
首先,要端正思想,把握好采访基调。
思想方式对记者提问的基调、角度有着决定性的直接关系。
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思想支配下进行的,记者的提问也不例外。
记者的提问存在着两种思想方法:一种是先入为主的形而上学;另一种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
先入为主与反差现象:
提问的目的在于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任何一个记者都期望访问对象能够明确回答问题并说出有分量的内容。
然而,访问对象的回答并非都能构成新闻。
记者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的回答不能达到记者所期望的程度。
有时,记者的期望越热切,对方的回答越没劲。
这种反差现象往往同记者在指导思想上的先入为主有直接关系。
下面的例证或许会说明问题。
体操运动员马艳红是第20届世界体育锦标赛高低杠冠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