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记者在访问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又由于记者的访问场合、报道方式不同,因而在访问中要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当记者得到访问对象的初步合作——接受采访之后,往往发现对方合作的程度不能令人满意。
他们只愿回答记者提出的一部分问题,回避另一部分问题。
有些人也许担心记者曲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他所持的观点而不愿涉及更深一层的思想;有些人也许有某种顾虑而对某一事件不想表明看法;有些人也许因受到外部压力而不愿披露实质性问题;有些人也许因为谦虚谨慎而不愿倾谈个人成就……凡此种种,令记者感到棘手。
遇到上述情况,必须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通常,记者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即围绕报道题目单刀直入提出问题;二是漫谈引导,迂回深入——即选择与报道题目关系不大但却是访问对象感兴趣的话题闲聊,然后逐步引入正题。
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为好?
一些特定的报道方式要求记者必须直截了当提出问题。
因为特定的报道方式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固有的方式规定,记者要在有限时间内挖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东拉西扯是要失去时机的。
比如,政治性强的一对一问答式的演播室专访、画外音问答式轻松专访都要求记者直截了当提出问题,以求得到迅速、明确的回答。
除了特定的报道方式要求采用直截了当的提问方式外,对于习惯于接受记者采访的人亦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提问。
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漫谈的方式为好?
时间性不太强,不受固定场合及报道方式规定的访问用漫谈方式较合适。
对于情绪紧张、不习惯接受记者采访或不愿同记者合作的访问对象,也必须用漫谈方式提问。
需要强调的是,漫谈的话题应该选择对方极有个人兴趣的问题,同时注意在一定时机转入正题,切忌海阔天空聊开来,最后没有丝毫有价值的材料。
漫谈不是东拉西扯,而是为有目的的提问引路牵线。
举例来说,如果问:“请告诉我们有关市长的生活逸事”
,人们往往很难回答,也许人们会知道一些,但追溯起来可能是没头没脑,零乱无章。
“我想请你举几个例子”
,通常也是不奏效的。
有效的办法是问具体问题,如:你在哪出生的?你生活的城镇怎么样?你的家庭生活怎么样?人们回答这些具体问题通常比回答笼统问题容易。
(3)提问的规则
人物采访是双向交流,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是采访的主体,采访对象是客体。
因而,记者怎样开口、怎样提问是大有学问的。
记者的提问是一门艺术。
提问是检验记者逻辑思维、判断事物、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尺度。
提问艺术的特征蕴含于记者的创造性采访活动之中,往往是不能一目了然的。
因而,把握提问艺术首先要掌握提问规则。
其一,准确清楚,切忌含混不清。
记者提问所表达的意思一定要含义准确,表达清楚,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如果记者提问含混不清,词不达意,采访对象就会处于迷惑不解的境地。
《创造性采访》一书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记者:我想首先提出有关你个人和个人之外的一些问题。
您知道,对于公众来说谈及这些问题很重要,至少是有趣的。
公众有必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确实的信息。
如果人们清楚了您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环境和在您儿童时代所经历的各种遭遇,他或她将理解有关人生观的问题,以及……
采访对象:那么你是要问我是在哪长大的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