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是最早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采访报道。
197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两名青年记者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报道了“水门事件”
的内幕,这一轰动全美并最终导致尼克松引咎辞职的新闻报道,不仅使两位记者一举成名,也使得调查采访报道受到各家媒体的普遍重视,成为赢得受众信赖的有效武器。
2.西方新闻界认为典型的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一些人或组织出于某种目的,企图掩盖事实真相,保密信息;选题内容必须是重要的,为公众所普遍关心,具有广泛的关注度;真相的揭露必须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而非简单地将他人已经完成的调查进行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它的新闻采制时间与报道所需的篇幅都较长。
3.我国电视媒介调查采访报道的出现起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的改版。
1993年5月1日,早间新闻节目《东方时空》创办,其中的小栏目《焦点时刻》是一个社会焦点类栏目,曾经做过一些调查性报道的尝试。
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栏目中不少有影响的报道就属于调查性报道。
在我国大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媒体和受众双重需要的情况下,《新闻调查》应运而生。
1996年5月17日晚9点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
由此为发端,调查性报道开始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上展示其非同一般的报道模式和影响力,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4.电视调查报道对调查过程的展示是一种独特的采访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讲调查过程就意味着真相的揭示。
没有对调查过程的展示,受众就无法从历史、全面观察的角度来认识新闻事件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哪些背景因素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电视声画同步的媒介特性,决定了记者的调查过程与报道是结合在一起的。
被调查者虽然难免因为摄像机的存在而有所保留,但记者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现场的“场”
信息依然会生动、逼真地展示给观众。
记者的调查行为在调查报道中成为一种独特的采访方式,调查行为本身和记者的形象在屏幕上的展现,使记者的采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6.对于电视调查报道来说,如何展开调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闻调查》采取设置悬念的调查方法,吸引观众的目光。
成功调查往往是围绕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完成的。
悬念成了潜藏于电视调查文体当中并时时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重要元素。
7.调查报道的选题是报道成功的前提条件,选题必须具备“可调查性”
因素才能够进行调查采访报道。
《新闻调查》对选题“可调查性”
因素的强调十分明确,选题理念从一个侧面说明、验证了调查采访报道的特殊要求。
[思考题]
1.调查采访报道起源于哪种媒体?
2.调查采访报道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调查采访报道为什么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4.电视调查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1][美]谢丽尔·吉布斯、汤姆·瓦霍沃:《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姚清江、刘肇熙译,336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张洁:《新闻调查的品质》,见夏骏、王坚平主编:《目击历史:〈新闻调查〉幕后的故事》,169页,北京,大众艺术出版社,199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