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拉瑟不断重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火球。”
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史蒂夫·比尔只说:“这是一场严重事故。”
全国广播公司的布罗考最后还是用不完全肯定的语气报告说:“看来,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存。”
记者比尔也沉痛地说:“希望微乎其微。”
爆炸4小时后,三大电视网仍然没有用肯定语气报道事件造成7人死亡的悲剧,尽管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在1963年肯尼迪遇刺时,电视在枪响后10分钟就用肯定的语气告诉观众“总统伤势严重”
;枪响后1小时5分钟,电视便告诉观众“总统已经去世”
。
素以采访能力强、判断事物准确的3位主持人面对实况图像却不愿做肯定的判断;他们常常是若有所思进行报道,他们的神态使这一事件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
这一事件本身是整个美国民族以至世界科学历史的悲剧,在这样惨痛的悲剧面前,主持人的感情、情绪同全国民众相吻合,不能不抱以克制的态度,慎重进行报道。
拉瑟无休止地重播“挑战者”
号爆炸的画面,向观众展示慢镜头。
他和所有有关专家通话,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得到的只是模糊的答复。
明确答案只能等待下一步海上打捞的结果。
电视画面上长时间展示着空****的海洋镜头,所有观众的心好像都要沉到海底一般。
詹宁斯利用一个航天飞机模型向观众说明造成爆炸的可能原因。
他反复向观众报道有关遇难者女教师麦考利夫的事迹,他把女教师称为“空间的第一位真正的市民”
。
他说,“我们认为她的精神就是我们的精神”
。
由于他对麦考利夫做了较为完整的报道,麦考利夫在观众心目中占据了比其他六位遇难者更大的位置。
布罗考在电视上报道的时间最长。
他为观众提供了较多的事实和背景:7位遇难者的个人经历;“挑战者”
号推迟发射的原因;引起爆炸的某些推测;海上打捞的进展等。
美国三大电视网对这一悲剧性突发事件的报道表明,电视可以将事件、反应、分析组织到一起;可以为观众担任事实的搜集者;同时在分析中注入思想和感情,给观众以启迪和安慰。
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标准是尊重事实,记者的感情、态度、责任心、作风是围绕这个核心发挥着作用的。
2.职业道德的体现形式
记者职业道德在表现形式上,一般通过“记者守则”
“记者信条”
等形式体现出来,其特点是具体、适用、针对性强、易于实践与检验。
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较系统地制定记者道德准则,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制定记者道德守则。
1981年我国中宣部新闻局与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商拟了《记者守则》(试行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工作者第一个成文的记者职业道德守则。
纵观中外新闻界对记者职业道德的要求,我们发现,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有一定的沿袭性,早期制定的规则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这说明新闻记者的活动是具有共同规律的,这个规律一方面表现在记者的职业道德受社会公认的社会公德的制约;另一方面表现在记者职业道德受新闻事业自身特点的规定。
表现在形式上,国际上大多数新闻机构确认记者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是:客观、公正、真实、庄重,向读者、听众、观众负责,保持正直和独立,保守秘密,保护消息来源,尊重他人名誉,不得接受贿赂等。
这些细则规定了新闻记者必须要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
在1992年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实施的《广播电视岗位规范》中,明确提出记者的岗位职责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