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去掉了观众可以从画面上看懂的一些具体文字描述,如海盗抢劫、数金币、吃饭、沐浴,等等;
去掉了一些形容、附加句子,如怀着浓厚的兴趣、充分展示、一边、一边,等等;
减少文字修饰上的重复,如对前后重复提到的沙雕艺术家、沙雕作品、雕刻技艺等进行删节;
尽量用口语方式表达,如把“创作沙雕作品”
改为“这个沙雕作品”
,把“前来观赏沙雕艺术的人们络绎不绝”
,改为“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
等等。
结尾
初稿和第二稿新闻的结尾部分是同期声,没有删节。
同期声传达的是艺术家自己的介绍和评价,保留原汁原味,新闻可以更加鲜活。
不过,如果新闻长度有限,这段同期声也可以不要,可以改成第三稿的样子。
如果用简短的文字解说概括,也可以这样修改:艺术家纳塔丽娅说,在雕刻之前,他们手里有图纸。
但是在雕刻时会充分发挥想象力。
当这些作品完成时,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往往超出原来图纸的方案。
通过上述具体的分解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视新闻写作要时时想到观众,从观众的收视逻辑出发,为观众的眼睛服务。
[本章重点]
1.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词有别于一般的文章,它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
解说词作为一种文字语言,它必须与画面语言有机配合、相互生发、相互弥补、相互完善,才能在电视节目的总体构成中发挥真正的功效。
解说词从构思、段落的划分到写作方式都要依画面而定夺,简单说起来,就是为“观看”
而写作。
解说词是画面的解说;解说词具有说理优势;解说词具有表意的确切性。
解说词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使报道完善;可以强化画面的秩序,使表意明确;可以拓展画面的内涵,使主题深化。
2.解说词与具体的电视画面相配合,应从具体的事物逐步写到抽象的概念,从看得见的事实逐步写到看不见的道理、思想和观念;用解说词点化细节,深化和升华细节,讲述与细节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电视每一段解说词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段落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主要是以画面来承上启下,借助于每段解说词之间的停顿实现转折;解说词的顺序应依据画面场景的变化而定夺;解说词是为“看”
而写,要为观众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解说词为了避免重复画面的内容,常用较多的指示性代词;运用解说词讲述过去与未来时,应寻找一个与画面相宜的契合点;用解说词表达理念时,应选择合适的事实,并落实在具体的细节画面上;可以借助于解说词转场和过渡;解说词应根据画面的内容、镜头的顺序和段落的长短做出相应的调整。
3.解说词的写作还与电视画面段落、转场及剪辑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视画面的组接,要求自然、流畅,在每一次时间的变更、地点的转换或情节自然段落结束时,往往需要用解说词过渡。
通常,合理地运用解说词还可以起到点到为止的作用,增强报道的节奏感,有利于情感段落的表达。
解说词写作还要考虑到画面的转场。
一般情况下,解说词的写作是在技巧转场完成之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工。
但是,有些明显的段落划分和通常的特技转场最好不要使用解说,以免使观众有重复之感。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还应该适应现代画面的剪接手法,适应诸如大信息量剪辑、快频率剪辑、全声音剪辑、浓缩剪辑和多技巧剪辑等。
现代电视报道开篇镜头的多样化剪辑也对电视解说的开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考题]
1.广播电视解说词的特性和作用是什么?
2.怎样做到电视解说词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3.在解说词写作中,如何使其适应现代电视画面的剪辑手法?
4.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解说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