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般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应尽量避免使用直接引语,因为观众对开头的几句话不能全神贯注地留意。
如果是特别重大信息,引用时一定先告诉谁说的,这个人一般应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具有一定社会号召力的人物。
例如: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进一步深化”
。
这样先告诉消息来源,再告诉消息中的信息的直接引语能够使观众注意。
文字新闻可以在使用直接引语之后,再引出是谁说的。
它可以写成“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进一步深化,这是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所强调的”
。
广播电视却不能这样安排,等观众听到邓小平3个字后,已经过了前边的话,可能没有完全记住。
有时,听众和观众听不到消息来源,还会造成误解,他们会以为消息出自广播和电视机构本身。
另外,使用直接引语还要注意准确性。
由于广播电视对引语的处理是截取重要的部分,不能全部引用。
故此,千万要小心慎重,不要引起对消息来源的指控。
(7)不要包含全部细节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最好不要包含全部细节,因为观众对开头的几句话不会十分留意,细节的交代应在主体中安排。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先提供信息,再展开事实和细节的叙述。
如果在导语中必须要使用细节,那么只能包含一个片断,或截取能够使观众引起重视和注意的细节部分。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不同于文字新闻,不易在导语中描述细节,那样导语部分不但冗长而且不易安排其他新闻要素。
(8)不要罗列数字
在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中,数字表明增加了细节,因而数字大都安排在主体中提及。
如果有必要在导语中使用,则应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数字,并且安排在导语末端,为什么呢?因为重要的数字放到前边,观众一听即过,如果是听到一个信息,再听到一个细节就容易记住。
例如,“京通快速路发生一场车祸,致使一人死亡”
。
观众先知道发生了车祸,然后知道最严重的结果。
如果在导语中罗列数字,告诉几辆车相撞,多少人受伤,重要的部分就会淹埋其中;如果写成“由于一群民工穿越京通快速路,引起一场人为车祸,造成十多人受伤,一人死亡,三辆汽车受到不同程度破损”
。
观众对这样的导语不易记住,导语中先讲了原因,又讲了一堆细节,很容易使观众忽略重要内容。
无论是在主体中还是在导语中,都不能提供一连串数字,那样重要的数字就会埋在其中,得不到强调,观众也无法全部记住。
为了使听众和观众对数字加深印象和理解,新闻对应数字说明,对比时最好再打出字幕、图表。
使用数字时,还要注意要经得起推敲,有些数字的来源最好有据可依。
(9)合理安排原因、结果
原因、结果通常放到消息的主体或结尾部分加以回答。
它们很少能在导语中找到立足之地。
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开始说事情将要“怎么样”
前,应该先告知事情目前是“什么样”
;在告诉“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