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查找消息源的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办公地址或家庭住址。
寻找路线指南
从在线讨论群发现消息源。
从公共讨论群里发现消息源。
寻找专家
寻找消息源或报道主题的背景资料。
寻找公共档案
寻找关于任何一主题的信息。
怎样判断这数以百万页的信息哪些是准确的呢?很难判断。
你需要核查消息源和信息的可信度。
2.追踪社会信息
记者的采访活动不是孤立的,是人类社会信息流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记者的采访不但要获取直接的新闻线索,而且要汇集广泛的社会信息。
这样,记者的采访活动才不会脱离现实,脱离时代的大背景。
记者追踪社会信息,有助于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对现实社会的形象模式。
现实形象有些是看得到的,有些是听得见的,有些是可以触觉到的,有些是能够预感到的。
这些形象集中到一起,形成记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采访置于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之中,置于个别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之中。
记者策划一次采访,确定某个选题,必须有意识地将要传达的内容同周围的社会信息海洋的变化联系起来,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1991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思考》节目播出的《会海大透视》专题报道,较好地追踪了各种相关的社会信息,找到了会议成灾的根本原因。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会议成灾的表面现象似乎是会议太多,实际上同国际相比较并非是会议过多。
美国每天召开的会议比中国多8倍,如果按人口均衡计算,比中国多50倍。
中国会议成灾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数量上,而是在质量上、效益上、会风上。
《会海大透视》通过各种典型的会风不正的事例和各种无效益、质量低的例证,有理有据地剖析中国会议成灾的症结,并用讲效益、讲质量、讲会风的事实具体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看了这个节目,能够使观众茅塞顿开,排除以往认识上的误解。
如果节目创作人员在策划过程中,不将采访的题材放到现实社会和国际对比的背景下,就很可能流于表面现象的肤浅认识。
在信息流动日益朝着缩短流程的发展趋势下,采访策划更要强化信息意识,只有时刻追踪社会信息,才能制作出反映社会现实、推动历史前进的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