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98年《新闻调查》选材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选题的针对性有明显的提高,选题的“可调查性”
得到进一步强调,栏目的新闻性和可视性大大增强。
从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节目就可以“窥豹一斑”
——
4.2000年:关注人本成为选题的支撑点
2000年播出节目一览表
2000年《新闻调查》的选题较前几年又有了相当程度的调整,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相对减少,从人本的角度、个案的角度去透视人物、事件、时代、历史的相互关系,展示事件中人物命运和心路历程的题材明显增加。
2000年,《新闻调查》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一个个的普通人:用榔头砸死亲生母亲的17岁少年徐力(少年凶犯独白)、为消费者揭穿骗局反遭诬告的杨剑昌、状告“丈夫”
的吉开桃(婚礼后的诉讼)、对日军血泪控诉的万爱花(羊泉村记忆)、坦然面对死亡的陆幼青(生命的留言)、状告丈夫包“二奶”
的罗润俏(罗润俏的官司)、为戒除毒瘾在欲望和亲情间挣扎的宋玉生……
这些选题的确定,无疑加强了《新闻调查》对历史的关注,也使它对事件的审视更具人本精神。
选题内容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新闻调查》对自己栏目的认识正一步步深化;一方面也反映出《新闻调查》的选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真正基于栏目本质的选题理念。
5.2001年以后:选题理念的成熟
2001年播出节目一览表
续表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和探索,《新闻调查》的选题标准和选题理念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在前面几年探索和积累的基础上,选题的“可调查性”
被强化。
我们以“调查”
的“种类”
为划分依据,可将2001年的节目作如下分类:主题调查、舆情调查、事件调查、内幕调查。
(这种分类只是一种概念上的划分,难免有交叉重叠之处)
2001年节目选题分类
其实,无论是主题性调查,还是内幕调查,分类并非至关重要。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新闻调查》对选题“可调查性”
因素的强调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明确。
调查的实质就在于事物的真实情况没有显现或没有完全显现,所以才有调查的必要。
《新闻调查》中的“调查”
二字已经成为节目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节目中必须有值得调查的事实真相。
从上表我们还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内幕调查类选题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种类;二是有一些节目兼具事件类调查和内幕类调查两类特征。
产生第一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内幕调查类题材具有天然拉动力,容易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
对于第二种现象,说明《新闻调查》对于节目新闻性的加强。
总之,在2001年以后的节目实践中,《新闻调查》在选题上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理性化,它抓住了调查性报道最本质的特征:真相、关切度、社会价值。
[本章重点]
1.调查采访报道最早起源于西方报纸。
1918年《纽约晚邮报》记者哈罗德·A.利特代因揭露新泽西州监狱滥用职权而获“报道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