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广播新闻写作的特点
banner"
>
文字新闻是给人看的,广播新闻则是给人听的。
因此广播新闻写作首先应做到口语化。
这是广播新闻写作同报纸新闻写作的显著区别之一。
依照广播的特点,广播新闻写作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口语化
为什么呢?听众从广播中听新闻,不能像报纸读者那样不懂的地方可以回过头来再读,只能是一听即过;正因为如此,广播新闻写作要做到口语化,让人一听即懂。
要做到口语化,就需要避免使用过多的书面语言。
所谓口语化,就是像同朋友聊天一样的自然、亲切、易懂的语言,而不是那种语法复杂、难懂的句子。
其原因还在于广播新闻的听众层次更广泛,不像报纸读者一样必须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广播新闻应该是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懂。
因此记者写完广播新闻稿后,至少要先朗读两遍或三遍,听一听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如不易听懂或念起来不顺口等缺点,报纸记者则是默读自己撰写的新闻稿件,而不是朗读。
其次,广播记者应该有目的地注意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的不同之处,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广播能发通讯社或报纸新闻,要做相应的文字上的变动、修改,这是广播媒介同其他媒介的不同特点所致。
2.简明扼要
广播新闻写作以简明扼要为宜。
试想若稿件引用过多的数字、给出过多的细节,听众是不能全部记住的,因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因此,广播记者一般在新闻写作中略去细节,特别是在新闻导语中不必所有重要细节都列出来,而是要写主要事实。
在安排主要事实时,不要一开头即在新闻导语中把所有主要事实都放在一起叙述。
事实上,广播新闻导语与报纸新闻导语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广播新闻导语只起到提示听众听到新闻概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向听众发一个新闻将要播出的信号。
因为记者倘若一开始就“全盘托出”
,听众是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接受的。
听众听新闻不能像读者读新闻那样可以任意选择某条感兴趣的新闻阅读,只能一条一条地听。
听到感兴趣的、关心的新闻,他们就会注意留意细心倾听;遇到不感兴趣的新闻,他们会一听即过,或根本不屑细听。
简明扼要的新闻写作的优势,还在于它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如果记者写的稿件听众不易听懂或一下子难以抓住主要内容,那么这篇稿件即使选择的角度再好、报道的深度再强、手法再新颖,也只能是一个败笔:因为听众没听懂。
所以广播记者千万不要自视清高,对普通的、明白的语言不屑一顾。
事实上,正是这些人们每天听到的习惯语言,才能受到绝大多数听众的欢迎,进而也就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当然,简明扼要并不意味着用枯燥的语言、最低的水平进行写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