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节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球化报道案例分析
banner"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同步采拍、报道、播出,具有全球意义。
这个意义在于:不仅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在同一地点进行体育比赛,而且全世界的观众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看这场体育盛会。
在某种程度上讲,观众的参与进一步促动了奥运会的发展壮大。
对于电视机构和记者来说,同步报道奥运会本身又成为一场“战斗”
;成为技术与力量的较量。
1.奥运会报道的全球化背景
最具全球化卫星同步采访报道典型性的重大活动当属奥运会的多元化立体采访。
早在1935年,德国举办奥运会时,电视就对重大体育比赛的同步传播进行了尝试。
从5月1日到16日,收看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人数达15万之多。
这个人数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非常可观。
因为1935年的电视业才刚刚显示出潜在功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还没有涉足这个领域。
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盛会,在很大程度上是电视同步采拍报道促成的。
时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电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也就在这时,美国广播公司(ABC)于1976年争得了奥运会独家电视转播权。
素以体育报道出色著称的ABC成功地转播了蒙特利尔奥运会,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壮观的场面,激动不已的竞赛过程与令人心跳欲止的瞬间冲刺结果,还有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以及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力量。
这是人类自身体能力量之美。
令观众振奋、激动、遗憾、惊叫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种力量冲击下产生的结果。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大约1万名记者进行现场同步采访报道。
这是新闻记者人数最多、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竞争(同年美国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有14000名记者前去采访报道,但时间只有4天)。
ABC在这场竞争中仍然是得天独厚,派出3500人的庞大队伍进行独家电视同步报道。
ABC制作两套节目:一套是专门给美国观众收看的节目,这套节目中侧重报道了美国运动员的情况。
另一套是可供世界各国选用的节目,总长度为1300小时。
这套节目中将各项比赛基本情况、结果全部拍摄下来,力求做到全面、公正。
ABC以2.25亿美元的高价买下奥运会转播权、此外还要有1亿美元用于现场直播。
体育部主任鲁尼·阿利奇毫不担心这笔钱投入是否会收不回来,因为1976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花大价钱是值得的,奥运会转播已成为ABC黄金时间收视率上升的突破口:不仅得到直接利益,而且带动其他时段节目的收视率上升。
电视的魔力使其他传媒相形见绌,有人形容说,摄像机出现的地方,已经不是其他传播记者立足的地方。
在奥运会上尤其是这样,虽然在开幕式上所有记者都坐在记者席上,占上个好座位,但是对这种宏大场面的描述已没有必要,一幅真实的现场画面胜过任何文字的描述。
文字记者们分散到运动员驻地、比赛结束后的休息室去采集花边新闻或背景材料,往往是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电视转播本身还创造出了奇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