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另外两个人——他们一定是六十多岁了——向厕所爬去。
我看到了这情景,但我不想描述它。
……”
“有两排尸体像木材一样堆起来。
他们骨瘦如柴。
一些尸体皮开肉绽……我试着尽力数这些尸体,共有五百多个男人和孩子躺在那里。”
从默罗的报道中,听众不但了解到战争的实况,而且还激起悲壮的义愤。
他的报道不但在美国,而且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引起巨大反响。
就连丘吉尔首相本人也收听默罗的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新闻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战地记者。
“但是对美国人思想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默罗从1940年8月开始的《这里是伦敦》广播。
他以平静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对‘不列颠战役’的生动描述以及他对炸弹飞崩、烈火燃烧的伦敦城的刻画,大大促进那时仍然保持中立的美国领悟到这场战争的性质。”
为什么默罗的现场广播能起到如此之大的历史作用?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他的观察胜人一筹。
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但是怎样才能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呢?从默罗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答案。
他作家般的眼力来自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来自他富于哲理的头脑和学者般的智慧。
默罗在大学的成绩,不是门门功课优秀,但在某些方面则表现出特殊的才华。
他对文学、诗歌、戏剧、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与很强的理解能力,尤其热衷于讲演课。
演讲使他涉足社会学的各个领域,使他深入考察社会历史与现状,注视未来发展的趋向。
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养成了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西方有位新闻学家说过,新闻记者应该接受作家的全部训练。
默罗的经验足以证明这是一个良好的忠告。
(3)出众的口才
报纸新闻是用文字来做报道,广播则用声音传播新闻。
这就给广播记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不但会写文字广播稿,而且能够口头播报。
这就是说,出众的口才是广播记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口才出众并非指音质多么动听,音调多么纯正,而是指口头驾驭语言的能力。
口头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记者的思维能力与判断事物的速度。
默罗的口才得天独厚。
早在中学时代,他就表现出出众的口才。
校方在他毕业时下的评语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有卓越的演说才能。”
大学期间,他主修讲演学,讲演课成绩在全校名列第一。
得天独厚的口才,使他能驾轻就熟地进行现场广播。
他的广播不但出口成章,而且做到了口语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广播新闻只是5~10分钟的书面化简明新闻。
默罗在没有丝毫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独辟蹊径,突破了广播新闻的旧模式。
我们仅举他在维也纳城陷落时做的开篇现场广播为例——
“我是爱德华·默罗,此刻正从维也纳报道。
现在是凌晨两点三十分,希特勒本人还没有到达市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