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什么技巧?前面我们分析了画面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弥补的方法,这里再来分析一下技巧上的不同处理。
(1)“写画面”
要遵循视觉逻辑
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
在电视写作中,文字在纸上看起来顺畅、连贯,读起来也悦耳动听,但是这不一定意味着是篇好的电视新闻稿。
因为,文字时刻受到视觉逻辑的制约。
同时,遵循视觉逻辑还包含观众收看电视新闻的视觉逻辑。
例如,在一条消息中,时间和地点要按照时间顺序变更。
在文字新闻中,记者可以转换时间和地点,可以跳跃式处理。
但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新闻报道中,这种转换则会把时间和地点搞乱了。
记者不能将晚间举行的一次会议转换到早晨进行的人物采访,然后再回到晚上的会议上。
短新闻中时间和地点不可以切换,有效的方法是将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新闻进行“分割”
处理。
即先讲早间的事,后讲晚间的事。
我国领导人出访的消息,基本上都是这样处理的。
在深度报道中,时间、地点的转换是随着新闻内容层层深入而变换。
深度报道结构灵活,但是并不意味着在一个段落中将时间、地点顺序搞乱。
那样,观众就会混淆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
美国《48小时》节目有50分钟长,在每一个层次、段落中都非常清楚地转换时间、地点。
这个节目结构比较灵活,但层次非常清楚,观众看起来并不感到迷惑。
(2)不要同画面重复
在多数情况下,利用解说来补充画面没有提供的内容,或者画面上展示不够明确的地方。
“声画对位”
并不意味着画面上出现什么,文字就写什么。
举例来说,假设写一段电影明星×××表演溜冰的内容,如果写成“电影明星×××在做溜冰表演”
,就会同画面提供的可视信息重复。
好的办法是提供补充信息或背景材料,可以写成“电影明星×××的业余爱好之一是溜冰”
,或者写成“×××从少年时期就迷恋上溜冰表演艺术”
。
(3)不要与画面“竞争”
试图让文字与画面“竞争”
是徒劳无益的。
要知道观众收看电视时的状态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上,边看边附带听解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