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百零九章 工艺绝伦(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与中原传统人文的雅致意韵全然不同。

器物薄巧,工艺高超。

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鬼斧神工。

大量玉碗、盘、杯等雕琢既细且薄,由外透过器壁能看清器内盛装的物质颜色,由内透过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种花纹图案。

这种新颖的玉器,由于胎体薄,拿在手上又轻又巧,有轻若浮云之感。

正如乾隆皇帝称赞的那样:“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

“薄于纸更轻于铢”

、“抚外影瞻内”

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放在水上能飘动,不会沉入水中,故被人称为“水上飘”

这种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艺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

这种薄胎雕刻工艺难度大,技术性强,因为薄胎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

制作者在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

在古代,玉瓶类器物“掏膛”

的手段是一门绝技,玉雕匠人需随着器物的形状,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两毫米。

可见这种工艺的难度之高。

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器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为宫内工匠仿制。

尽管乾隆皇帝认为痕玉“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

但是为满足自己的玩赏兴趣,仍然命造办处如意馆极力仿制。

不过,仿制品多刻年款,被称为“西番作”

从乾隆33年到嘉庆22年(1768—1817)的近50年间,各地向朝廷进贡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

同时,清廷的驻外大臣也购买了一些玉器进献给乾隆皇帝。

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因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

清宫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暖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

由于乾清宫于乾隆归政前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乾隆用近60年的时间收藏下来的古玩和当时的艺术精品很大一部分被焚毁,之后又从各殿集中了一批精品,仍存放于重建后的乾清宫暖阁内。

而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自然也难幸免。

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的宫廷中是非常名贵而特别的一种,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痕都斯坦本为清代对北印度的称谓,而痕都斯坦玉器则泛称宫中所藏中亚等地区的玉器。

有一种说法,“痕都斯坦”

这个地名是乾隆亲自核定的。

由于乾隆皇帝非常爱玉,因此朝廷为制玉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

乾隆本人不仅收藏玉器,而且亲自参与鉴别,对于得到的珍贵之器,每每要题诗赞咏。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亲自过问玉作的技术力量的选配,在他的直接倡导下,宫廷内许多画家为玉作进行图稿设计,使玉雕的艺术表现力得到高度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乾隆时代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雕作品,而且有些还借鉴了痕都斯坦玉的雕琢方法,使得玉器形制表现更加艺术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