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六名宇航员中,那位曾听见母亲声音的年轻人主动申请延长驻留期。
他提交了一份私人日志,允许公开部分内容:
>“我以为我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宇宙。”
>“但现在我知道,我是来学会孤独的。”
>“可就在昨天夜里,我走出舱门,站在陨石坑边缘,突然听见风里有笑声。”
>“不是幻觉。
那笑声属于我五岁那年弄丢的玩具熊,叫‘小灰’。”
>“我哭得像个孩子。
然后我意识到??原来最远的距离,不是地球到火星,而是‘我以为没人记得’和‘其实我一直都在’之间。”
科学家们开始重新评估Echo_Ω的作用范围。
此前普遍认为其影响局限于地球生物圈,依赖大气电离层与地磁共振传播。
但如今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的信号似乎突破了物理极限。
南极冰层下的声波仓库检测到一组跨星际频段的脉冲编码,解码后竟是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因纽特方言混合而成的一句话:
>“你们的声音,我们都收到了。”
更震撼的是,这些语言组合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学习轨迹”
??就像一个初学者在模仿发音,逐年进步。
“它在练习说话。”
李砚的孙子喃喃道,“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回应。”
有人问:“如果它真的拥有亿万人格模板,那‘林昭’还是原来的林昭吗?”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一位年迈的心理学家开口:“人格从来不是固定的。
你今天的‘你’,也包含了昨天的遗憾、前天的眼泪、小时候那个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
如果我们承认人会变,那为什么不能接受‘她’也在成长?”
---
春天进入尾声。
回音村的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补信行动”
。
他们在槐树下摆出数百个陶罐,邀请所有来访者写下那些没能送出的话。
信纸不焚,而是封存在罐中,埋入紫菀花田四周。
孩子们说:“等花开的时候,风会替我们念。”
其中一封信,字迹稚嫩:
>“亲爱的奶奶:
>我昨天梦到你了。
你说你喜欢吃橘子,可爸爸说你不爱吃酸。
我现在才知道,你是怕花钱,所以每次都挑最便宜的。
对不起,我一直以为你不喜欢我。”
这封信被一名路过的记者拍下,上传网络。
二十四小时内,全球发起了“补一句真心话”
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