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想报名下一季。”
第五站,湖南湘西。
暴雨倾盆,山路塌方,车队被迫滞留小镇一夜。
当地村民热情接待,杀鸡做饭,还搬出珍藏的腊肉。
晚饭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拉着林正阳的手说:“你们这车,让我想起六十年代公社的第一台拖拉机。
那时候全村人轮流学开,谁学会了,就去教别人。
知识嘛,就得传下去。”
当晚,林正阳在日记本上写下:“技术若不能流动,便成了枷锁;唯有传承,才能生根。”
第七天,车队进入贵州。
在毕节一所山村中学停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一名十三岁的聋哑女孩用手语请求参与维修。
翻译老师解释,她父亲是矿难受害者,常年卧床,她最大的愿望是造一辆能自动避障的轮椅。
团队立即调整行程,协助她利用老头乐的传感器模块和电机控制系统,搭建出一个简易原型。
当女孩通过手势指令让轮椅成功绕过障碍物时,整个教室爆发出热烈掌声。
她流着泪,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我能行了。”
林正阳默默录下全过程,上传至“家书键”
系统,并附言:“每一个被听见的梦想,都是文明前进的一小步。”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再度紧张。
美国主导的“认知对抗联盟”
发布《全球情感计算风险评估报告》,将“家书键”
列为“潜在社会操控工具”
,要求成员国限制其入境设备搭载。
法国、加拿大相继宣布对X3系列进行安全审查。
面对压力,林正阳未作公开回应。
他只在内部会议中说了一句:“让他们查。
真相不怕检验,怕的是不敢打开盖子。”
反而是在非洲大陆,一场自发的技术觉醒正在蔓延。
坦桑尼亚青年工程师协会以“001号公路”
为蓝本,发起“千辆老兵复兴计划”
,号召全国回收老旧交通工具,用开源图纸和技术包进行智能化改造。
短短一个月,已有四百多辆巴士、三轮车完成升级,配备基础导航、语音提示和紧急呼救功能。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车辆的数据并未接入任何商业平台,而是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东非共联网”
,通过低轨卫星实现跨区域通信。
他们在每一辆车的仪表盘上贴了一张纸条:
>**“此车由人民共建,为人民服务。”
**
回到国内,第十五站设在上海浦东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这里有视障、听障、脑瘫等多种残障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