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天清晨,研究院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启动“微光计划”
??面向全球招募十万名基层技术人员,无论学历背景,不论所在地域,只要曾参与过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维护、应急通信搭建或社区能源改造者,均可申请加入“赤心协议”
开源协作网络,并获得免费的技术支持与模块化工具包。
报名通道开放不到十二小时,申请人数突破八十三万。
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牧民教师、孟加拉国洪灾区的青年志愿者、格陵兰因纽特部落的冰层监测员……他们上传的照片里,没有实验室,没有高精尖设备,只有沾满泥土的手、焊接冒烟的焊枪、用木棍支撑的天线杆。
陈璐看着后台不断跳动的数据,低声问:“我们真能靠这些人推动下一代技术革命?”
“从来都不是靠谁推动。”
林正阳站在窗前,手中握着那块从灯姐姐遗物中找到的烧焦电路板,“而是让他们自己长出来。
我们只是提供土壤。”
与此同时,跨国科技联盟的围剿并未停止。
一场名为“理性之光”
的舆论战在全球社交平台悄然展开。
主流媒体接连刊发深度报道,标题耸动:“情感优先是否正在摧毁技术创新?”
“当机器学会‘共情’,人类是否会丧失竞争力?”
更有匿名专家撰文称,“呼吸芯”
实为一种“软性控制机制”
,通过调节用户生理节律实现隐性行为引导,涉嫌侵犯精神自主权。
压力迅速传导至国内。
三家国有控股企业宣布暂停采购搭载“赤心协议”
的终端设备;某权威智库发布评估报告,警告“技术浪漫主义可能动摇国家数字主权根基”
;甚至有政协委员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能让一群山区教师决定中国信息产业的方向。”
林正阳没有回应质疑。
他在一周后悄然启程,前往贵州参加一场特殊会议??全国留守儿童教育智能化改造试点总结会。
会场设在一所没有围墙的山村小学,教室由旧仓库改建,黑板仍是手写的粉笔板,唯一的新设备,就是每间教室角落那台不起眼的“呼吸芯”
语音交互终端。
会议开始前,一名十岁男孩怯生生走到他面前,递上一张折成纸飞机的作业本。
林正阳展开一看,是一幅稚嫩的画:一个大人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螺丝刀,正在修理一盏发光的灯;旁边写着一行字:“我知道你是修灯的人。”
那一刻,他的喉咙突然发紧。
会议中,校长汇报了一个细节:自从引入“呼吸芯”
系统后,不仅学生注意力显著提升,教师流失率也下降了62%。
原因令人意外??系统会自动识别教师的情绪波动,在其疲惫或焦虑时,悄悄播放一段预录的学生问候语音。
“有个老师说,有一次她想辞职,但那天晚上回家前,听到班上最调皮的孩子说‘老师你今天笑起来真好看’,她就留下来了。”
林正阳起身发言时,窗外正下着小雨。
他说得很慢,像是在对所有人讲,又像是在对自己确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