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道茶
banner"
>
写罢了“茶”
字,忽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一种清福。”
由于苏、浙、闽、皖都有一些文友,他们到时候总能捎来一些上好茶叶,因此,除了《红楼梦》中警幻仙子的产于放春山遣香洞、煎以仙花灵叶上的宿露的“千红一窟”
不知何味以外,其他诸如龙井、毛尖、大红袍、铁观音、庐山云雾、金奖惠明、顾渚紫笋、莫干黄芽,等等,都曾领略过。
看来,前半句“有好茶喝”
倒也当得;只是,喝则喝矣,对于茶艺却素少研究,所以,后半句“会喝好茶”
,就谈不到了。
我同意那种“酒为热闹的社交而设,茶则是为恬静的朋侣而设”
的看法。
因此,喝茶时喜欢寻觅一个幽静的去处,向往那种“临水卷书帷,隔竹支茶灶,幽绿一壶寒,添人诗人料”
(吴苹香诗)的韵致。
我曾自嘲:如果饮茶也要分型列派的话,我当属于散漫型、自由派。
一杯春露,两腋清风,畅怀适意,优哉游哉,尽半日之闲,涤积年尘腻,什么俗氛杂念,烦闷疲劳,都一股脑儿化解在清茶的色、形、香、味里。
它不像欧洲人那样解渴式的匆匆忙忙、一饮而尽的鲸吸豪饮,也有别于日本式的拘于礼仪、程序繁复、讲究“敬和清寂”
的茶道。
那种超然气韵,大约只有钱起诗中描绘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可以略相仿佛。
这次在大理下关,当接到“白族三道茶晚会”
的请柬时,起初并未引起太大的兴趣。
我以为,这种表现民族风情的茶点,可能与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维吾尔族的奶子茶相似。
既称为茶会,免不了要肩摩踵接,履舄交错,只有合尊促坐,吹弹侑客,不容意念回旋,从容品味。
同时,我还把“三道茶”
同所谓“三饮知真味”
的三碗茶混同起来。
我真怕三大碗茶下肚后,像苏东坡那样,“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