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昙花巨大的花冠已经垂了下来,花瓣全部闭合了。
再看那青葱的枝叶,似乎也渐形枯萎。
这该是长期疏于管理,养分匮乏所致。
昙花,昙花!
为着绽放一朵奇葩,竟然使尽浑身解数,最后力尽而竭!
做人果能如此,也就很够标准了。
记得《随园诗话》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陈浦的老寒士,带着自己的诗稿,请求当时的诗坛巨擘袁枚评点。
袁枚日夕游宴于权贵、诗翁、才女之中,对这个寒士的诗稿并未引起重视,随手放在一边。
几年之后,想起这件事来,取出诗稿细细品玩一遍,发现作者原是一个才分很高、颇有造诣的诗人,诗稿中不乏一些传世之作。
他便忙着打听其人下落。
不料,这位老寒士早已在贫病交攻之下黯然故去。
袁枚满怀深情地录下已故诗人的七绝《醉后题壁》:
贫归故里生无计,病卧他乡死亦难。
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
然后,凄然地在《诗话》里写道:“呜呼!
余亦识方干于死后,能无有愧其言哉!”
这里说的方干,是唐代的诗人,很有才识,科场失意后,息形山林,郁郁以终。
后来,朝廷发现并承认了他的才干,追认他进士及第。
但逝者已矣,已经于事无补了。
历史上许多奇才俊逸之士,没身草泽,不为朝廷与社会重视,直到显露了才华,做出了贡献之后,人们才赏鉴其才识,但因贫病摧残,心身交痒,往往为时已晚。
这种情况,今天也时有出现。
报纸上不是时常介绍一些生前未被重视,死后才予以赞美、宣扬的人才吗!
自然界的花卉自有其生长的规律,本与人事无关。
但事有可鉴,理有可通,有时一些物象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人过中年,久经世事,已经淡化了昔日豪情似火的衷怀。
但在名花零落、深情悼惜之余,总觉得有一股**在胸中喷涌。
遂步寒士陈浦的七绝原韵,题诗一首,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枝素艳惜凋残,旋现旋消补过难。
顾理失时成大错,花中我亦负方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