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赵大叔的预言竟不幸而成为现实。
结局自然是“一幕悲剧”
——割倒后装满两大车,拉到村东头五保户家做了烧柴。
四
回想起来,当时我们都在二十岁上下,本来就缺乏辩证观点,易走极端。
又兼当时的气氛,头脑更是发热膨胀。
所以,尽管过后也曾懊悔几天,有的甚至痛心地流下了热泪;但是,很快就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的喧嚣声浪中淡忘了。
亏得秋后我被调回县委机关,不然,在尔后的普遍深翻、高产密植中,还会闹出更多的违反科学规律的笑话。
回来后,参加过几次比较尊重实际的农村调查,头脑变得清醒一些。
我曾想以《薏苡的悲喜剧》为题写一篇文章,总结自己因违反辩证法而干了蠢事的沉痛教训,后因患急性肝炎进了医院而搁置下来。
当然,即使写出来,肯定也是很肤浅的。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我还不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过去那段岁月的真貌。
当时由于走得匆忙,我未曾与同伴们交谈过这方面的意见。
因此,一种歉疚之情时常在头脑中涌起:我应该坦诚地承认,在这件事上我是负有重要责任的。
想到这些,我重新展开同伴的来信,接着看下去:
如你所知,对咱们的蛮干,一些老年人是持反对态度的。
书琴的父亲担心这一锤子会敲得“片种无存,全军覆没”
,便在播种那天偷偷留下一些种子,打算第二年种在园子里。
不料,转过年来他老人家竟一病不起。
后来,书琴整理旧物发现了它,细心地种在地头上,没想到秋天居然收了三四斤。
于是,她又分散给同伴们做种子,慢慢地便在全村扩展开了。
现在,整个河滩都成了薏苡生产基地。
岁月如流。
而今,孩子们都已超过了咱们那时的年龄。
闲谈中,我们也曾将那些忽明忽暗的记忆碎片连缀起来,讲给他们听,因为这毕竟是一面镜子,既回振着自己的心声,也折射着往曰的光谱。
但他们听后,往往只是漫不经心地付之一笑。
其实也难怪,时代前进了,认识发展了,他们毕竟比我们那时要聪明一些。
知道你重任在肩,异常忙碌。
对这类“陈谷子、烂芝麻”
,怕是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我们觉得,闲暇时节,偶尔想上一想这些往事,也许还有一些益处,特别是对于你们这样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
也难怪伏波将军身旁那些人,怀疑他从南方带回了珍珠财宝;我望着眼前这些光润、圆莹的薏苡粒,也竟觉得它们很像珍珠。
古代传说中有一种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焕然明晓”
。
我想,若是把这些薏苡粒串缀起来,悬置座前,不也同样是一种“记事珠”
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