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功过古今谈(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地父老传闻,宋神宗年间,苏轼出任徐州太守,莅任三个月就赶上黄河泛滥,全城面临着淹没的危险。

苏轼下令紧闭四门,并亲自登城指挥抗洪抢险,奋战七十昼夜,终于筑起一道阻水长堤,使徐州城安然脱险。

为了纪念这场抗洪斗争的胜利,根据各界群众的要求,太守苏轼主持在城内建起了一座黄楼,由胞弟苏辙撰文,他自己挥毫书写,找来名匠刻石,立碑于黄楼之中。

后来到了徽宗年间,奸相蔡京下令查禁苏轼等人的诗文,黄楼碑也在砸毁之列。

可是,一夜工夫,石碑竟不翼而飞,杳无踪影。

原来,当地父老出于对太守的感激和怀念,事先把它沉人护城河中保护起来。

九百年过去了,至今长堤遗址与石碑尚在,它们无言而雄辩地向过往行人昭示着当年这位贤宰的政绩。

从这件简单的史实中,我悟出一条深刻的道理:人民群众是最富有感情的。

只要是为民兴利,哪怕是区区小事,都会家弦户诵,历久不忘。

“李唐赵宋风吹浪。”

什么凌烟阁、纪功碑,都将随着岁序的迁流而**然无存,唯有刻在人民群众心头上的丰碑,将历久不磨,巍然永在!

说起为民兴利,当然也看到,某些时候也会碰到截然相反的意见和反映。

这就应该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而不能迁就个别的时议,单纯着眼于眼前的细微得失。

元朝末年,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两丈,民不聊生。

都漕运使贾鲁督率十几万民工,采取疏塞并举的方针,奋战七个月,引河复归故道,“民百世受其益”

但在当时,怨言是很多的,讥评其“过疾刻深”

,督责过急者有之;弹劾他“劳民伤众”

,招致民怨者亦有之。

如果贾鲁当时缺乏应有的胆识,迁就一时浮议,就无法完成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业。

有人在贾鲁故宅的墙上写了这样一首诗:

贾鲁治黄河,恩多怨亦多。

百年千载后,恩在怨销磨。

公道,站在时间老人的门口。

为功为过,为是为非,在历史的检验面前,显现得一清二楚。

广东的那段公路,不是经过三十年的检验,终于是非澄清、功过分明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寒门枭士神医女凰木叶的恶霸忍猫我是地球治理者七零娇后娘养萌崽崽我能合技能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剑仙三千万当系统泛滥成灾莽荒纪斗罗:我爹,封号斗罗洪荒模拟,我为九彩元鹿四合院开局从三级钳工开始东京漫画人生穿成太后只想咸鱼诸天普渡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圣墟甲壳狂潮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带着空间在逃荒路上养崽黑莲花女配重生了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改变斗破的穿越者都市极品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