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且,“万物都有待尽之日,岂有吾人可得长生不死之理”
(朱熹语),只要看开了“生命无常”
这个自然法则,懂得一身是随着“大化”
而存灭的,能在精神上超越死生的拘牵,那样,自然也就会放得下对于世间利害、得失和人事升沉、荣辱的执著,养成悠然的心境、达观的意识了。
曹聚仁先生在《浮过了生命海》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波斯王即位时,要他的臣下编一部完整的世界史。
几年过后书编成了,是一部六千卷的皇皇巨著,可是国王已到了中年,由于国事忙碌,抽不出时间来看。
于是,他要臣下把书缩短一些;及至缩编成功,国王已经年老了,连那缩本的世界史也没精力看了,他便要臣下把它再缩短一些。
直到他垂死时,终于没有读成那部世界史,深以为憾。
这时,一位年老的史学家赶到病床前,把这部长达六千卷的世界史缩减成一句很短的话,说给国王听:“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
人类的历史画卷卷帙浩繁,纷纭万端,然而要以最简捷的话来概括,确也不过如此。
淡泊萧然的暮年心性是精神层面上的。
本来,溪水无心地流淌着,不涉人情,无关世事,可是,原本积极人世的孔老夫子溪旁闲步,看在眼里,却蓦然兴起岁月迁流、“逝者如斯”
的慨叹。
秋风萧飒,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草木无情,有时飘零,而“方夜读书”
的欧阳子,却为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凄然愀然。
在寒暑迭更、四季分明的北方住久了的人,乍到终年皆夏的南方往往不太习惯。
我曾到过南亚一些国家,尽管那里不乏绿草红花、明楼翠阁的人间佳景,尤其是净洁如洗的澄空、葱茏蓊郁的雨林、通体透明的碧海,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由于一年四季都是溽暑炎蒸,节候的概念十分模糊,觉察不到一年四季的变化,置身其间,总有一种景物单调、时间凝滞、生活混沌的感觉。
人生犹如登山。
年轻时节体力充盈,心高气盛,又满怀着好奇心,不知艰难险阻为何物,谈笑风生,奔突跳跃,攀上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最后立足顶巅,凭栏四望,但见江天寥廓,大野苍茫,不禁快然自足,心神为之一爽。
但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特别是望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奇观胜景,也解释不清楚攀登中那样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的心理基因,于是兴奋中又夹杂着几丝迷惘。
这种心态颇似中年过后情景。
下山时的步履总是平缓、悠闲的,时时以一种“过来人”
的淡泊情怀,扫视着那些也是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的登山热客,对他们的磅礴气概和热切心情,似乎领略了一些却又并不真正理解。
三
“暮年心事一枝筇。”
在古人眼里,一根朝夕相伴的竹杖能够最鲜明地参透与映衬那老去的情怀。
因此,又可以说,淡泊无求的心性也植根于生理的实际。
此无他,存在决定意识也。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