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樱桃园与黎明鸟
banner"
>
一
我感到很幸运,白天刚刚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莫斯科新处女修道院陵园拜谒了契诃夫的陵寝;晚上,又有机会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丹钦科艺术剧院,即莫斯科艺术剧院,观赏了他的名著《樱桃园》的演出。
艺术剧院创建九十多年来,一直以上演古典名著饮誉世界,作为文化韵味十足、理蕴非常丰厚的代表性剧作,《樱桃园》更是久演不衰的剧目之一。
剧院场地不算宏大,但是,建筑装饰十分精致。
宽敞的休息室里,陈列着建院以来著名导演、演员的照片和演出剧目的剧照。
从中可以看出,契诃夫的几部重要剧作都是通过这些导演和演员的艰辛劳动而和观众见面的。
所以,当年剧院的负责人丹钦科曾经说过,艺术剧院就是契诃夫剧院。
的的确确,契诃夫把剧院艺术化了,而剧院则把契诃夫舞台化了,二者融为一体,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想象的。
看着艺术剧院的标志一一舞台丝绒绣幕绣着的银灰色的海踏,我蓦然忆起了剧院建立之初,上演契诃夫的《海踏》所获得的荣誉。
当时,演员们互相亲吻祝贺,兴奋得跳起怪诞的舞蹈,台下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我出神地向楼上的包厢搜寻着,想象着当年列夫托尔斯泰观看契诃夫的另一部剧作《万尼亚舅舅》演出的情态,和演员谢幕时向这位文学大师频频鞠躬的场景。
至今人们还传为美谈,九十多年前这里上演契诃夫的《三姊妹》时,第一幕刚刚落下,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员谢幕达十二次之多。
也是在这里,1904年1月17日,契诃夫观看了《樱桃园》的首场演出,这一天又是他的命名日、他的四十四岁生日。
剧院借此机会,为他举行了从事文学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会。
作家激动地站在舞台前,不住声地咳嗽着,面色苍白、憔悴,豆粒大的汗珠从额上滚出。
一位作家事后回忆道,那是一次充满忧伤情调的聚会,场上洋溢着一层浓烈的葬礼气氛。
此时的剧作家,已经身染沉疴、举步维艰了;实际上,等于热心的观众们在向他做最后的告别。
果然,五个月后,契诃夫便与世长辞了。
二
契诃夫的剧作,风格颖异,独树一帜,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只是由于他写了近千篇小说、札记,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剧作家的声名。
在他的剧作里,找不到矫揉造作的戏剧性冲突和情境,他无情地唾弃了列宁所斥责的“杂耍技艺”
和别林斯基批评过的“纸牌戏”
的技巧。
开始读他的剧本时,你也许会感到枯燥和沉闷,但是,读着读着,便觉得渐人佳境,别开生面,最后竟达到不能放手的程度。
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樱桃园》是一部非常难演的戏,它的美蕴蓄在微妙的深沉的芳馨里,要想感受它,必须精心地开启蓓蕾,使花朵绽放。
契诃夫在生命终结前,几乎用全力精心结撰这部剧作。
为了演得成功,他甚至两次写信,向剧院提出如何分派演员角色的建议。
白云黄叶送走了九十度春秋,世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这些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为能在这座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剧院,观赏到这部世界名著的演出,而感到自豪,感到庆幸。
由于对剧情比较熟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语言上的障碍。
我从舞台上看到,在一座散发着霉气的旧式地主庭院里,生活着一个灰色的人群,他们怯懦、自私、昏聩、腐败;崩溃、灭亡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具有象征意义的樱桃园,尽管它在城里颇负盛誉,连百科全书都把它列人要目;尽管主人和忠实的老仆多么眷恋过去那繁华的岁月;尽管代替或者吞蚀旧的精神家园的新的物质文明,或许更加文明,或许更不文明;尽管无数观众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于极富象征意蕴的樱桃园的消失,未免带有丝丝缕缕的怅惋和留恋,但是,旧的生活再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樱桃园已经易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