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更是古代人民的理想境界。
苏东坡在《喜雨亭记》中讴歌春雨,兴会淋漓:“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
出外旅游,逢着落雨,总有些大煞风景吧?也不见得。
古人早已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里登山且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
极目青郊,烟雨中的杨柳、禾稼,显得分外朗润清新。
有一次,我在苏州逢着下雨,那黑瓦白墙的楼舍,典雅工丽的园林,五颜六色的雨伞下疾徐不一的行人,都因为霏微的春雨更饶韵致。
不然,恐怕是无法领略“雨中春树万人家”
这句诗的妙处的。
落雨,是挑人思绪、引人遐思的时刻。
雨能使人从躁动归于沉静,从感情进到理智。
面对着垂天雨幕,耳听着潇潇暮雨,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
诗圣杜甫在长夜苦湿、风雨凄凄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浩叹,体恤民艰之情,跃然纸上。
宋代的诗人曾几,午夜梦回,听得雨声淅沥,认为是最佳音响,从甘霖普降想到稻香千里,大有丰年: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而他的门生,那个被誉为“亘古男儿”
的陆放翁,则是“忽闻雨掠篷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
因为听到雨声,他那饱满的爱国**,竟然冲出白天清醒生活的境界,泛溢到梦境中去: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然,落雨引发的思绪,也并不都是奋发向上的,也有人从点点滴滴,淅淅沥沥,飒飒潇潇的雨声中,领悟到一种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悲凉意绪。
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词人蒋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