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贡父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有意开个玩笑,便说:“写了一篇《兵论》,刚刚打个草稿,尚未最后完成。”
安石原本是随意问了一句,没想到贡父也在研索用兵之道,便非常感兴趣地请他谈谈《兵论》中涉及的主要内容。
事已至此,贡父只好“就坡上驴”
,一路敷衍下去,就把刚才看过的安石原稿中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见解加以回答。
安石听了,感到有些沮丧。
送走了客人之后,回到书房,取出原稿,看了一遍,便把它撕个粉碎。
原来,王安石平时制作文字,发表议论,为了出人意表,总要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体现自己的独创精神。
所以,当他发现自己的作品竟与他人的暗合,便认为没有存留的价值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当会记得第六十回的这样一段描写:
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
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
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
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
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
修曰:“丞相私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
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
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
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杨修把上述情况禀告曹操,曹操说:“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
令扯碎其书烧之。
清人毛宗岗在其“夹评”
中写道:“不是曹操蹈袭他人文,却是曹操之文被张松蹈袭去了。”
现在分析,孟德烧书一节未必实有其事,很大可能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看了宋人《却扫编》中关于王安石撕毁文稿的记载,从中受到启发,把它移植到曹操身上的。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但这些记述都足以说明古人耻于依傍,刻意求新的文风与学风。
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艺术的独创性看得至关重要。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虽抒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