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青灯有味忆儿时
banner"
>
一
谈到我的经历,有些朋友常常不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不管是乡村、城市,早都办起了学校,为什么却读了那么多年私塾?我的答复很简单:环境、条件使然。
我的故乡在辽西的医巫闾山东面一个名叫“大荒”
的村落里。
当时的环境,是兵荒马乱,土匪横行,日本“皇军”
和伪保安队不敢露面,那里便成了一处“化外”
荒原,学校不要说兴办,当地人见都没有见过。
说到条件,就要提到我的一位外号“魔怔”
的族叔。
他很有学问,但由于性格骨鲠,不行于时;靠着家里的一些资产,刚到四十岁便过上了乡下隐居的生活。
他有一个男孩,小名唤作“嘎子”
,生性顽皮、好动,三天两头招惹是非。
魔怔叔自己没有耐心管教,便想延聘一位学究来加以培养、造就。
于是,就请到了有“关东才子”
之誉的刘璧亭先生。
他是“魔怔”
叔早年的朋友,国学功底深厚,做过府里的督学和县志的总纂。
只因不愿仰承日本人的鼻息,便提前告老还家了。
由于对我有好感,魔怔叔同时说服我的父亲,把我也送进了私塾。
这样,我们这两个无拘无管、疯淘疯炸的顽童,便从“百草园”
来到了“三味书屋”
。
其时为1941年春,当时我刚满六岁,嘎子哥大我一岁。
学生最多时增至八人,但随进随出,坚持到底的只有我们两个。
私塾设在魔怔叔家的东厢房。
这天,我们早早就赶到了,嘎子哥穿了一条红长衫,我穿的是绿长衫,见面后他就要用墨笔给我画“关老爷”
脸谱,理由是画上的关公穿绿袍。
拗他不过,只好听从摆布。
幸好,魔怔叔陪着老先生进屋了。
一照面,首先我就吓了一跳:我的妈呀,这个老先生怎么这么黑呀!
黑脸庞,黑胡须,黑棉袍,高高的个子,简直就是一座黑塔。
魔怔叔引我洗净了脸盘,便开始举行“拜师仪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