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也曾沉醉于海上的黄昏。
在水天相接处,耀眼的夕阳像正在爆发的火山一样,喷射出万道光焰,把天际烧得通红。
海面上,滚滚惊涛犹如万马奔腾,比赛着向落日驰去,闯进那红宝石和炉火般的蒸腾滚动的霞辉里。
然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在万米高空之上看到的天上黄昏的景观。
那是在上海飞往北京的客机上。
飞机起飞后,我习惯地透过舷窗玻璃向远方眺望。
呀!
一幅絢美的图画简直使我惊呆了。
在苍茫的天地交接处,映现出类似日光七色的横亘西天的宽阔彩带。
紧贴黛青色天穹的是翠蓝和绀紫,下面是一层碧绿,再下面是一色的橘黄,再下面呈淡金、橙红色,靠近地平线的是一抹丹红,彩带下面是暗黑的大地。
过去在茫茫的戈壁滩和一千八百米高程的黄山光明顶,在号称黄昏景色之最的“日本第一斜阳”
一北海道留萌市海滨,我都欣赏过黄昏景色,但像这样瑰奇伟丽,还是第一次看到。
宇宙实在太广袤了,尽管波音客机以九百公里的时速飞行,但视线内的景观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二十分钟以后,天空开始变暗,七色不甚分明,而后,红色逐渐转暗,彩带全呈暗黄色。
最后,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看去像薄暮中大片成熟的谷物,这使我想起了那句“如果说朝阳是一种创造,那么,黄昏便是一种丰收与成熟”
的名言。
我陷人了沉思。
面对着如此壮美的黄昏景色,为什么古代诗人竟会吟出“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类充满萧瑟、悲凉之感的诗句呢?我想,也许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在按门阀取士、靠恩荫选官、凭年资进阶的制度下,无数被褐怀玉之士难以酬其夙志,加上临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旧知识分子特有的情感,于是,逢着友朋离别、世路艰辛、流离颠沛等复杂感情宣泄的机会,自然就要迁景于情,产生悲凉之感了。
北宋词人晁无咎说得直白:“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也可以说,这种悲凉意绪是旧时代读书人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的折射,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深层矛盾。
当然,也不应一概而论。
同是古代诗人,旷达、乐观的刘禹锡,就吟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的充满豪情的丽句。
归根结蒂,与本人的精神境界或者说世界观紧密联系着。
朱自清先生在五十一岁那年,特意反李商隐的诗意而用之,铸就一副励志奋进的中堂对:“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陈老总的诗句“花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
,反映了伟大革命家在艰险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叶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