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沟通受阻的世界
一、世界上误解是常态,理解是特例
比如,a的脑海中有一个意思,他用语言方式把它描述出来,b通过声音接收到了这个词语后便在自己脑海中把这些词汇通过自己对这些词汇的定义组合加工成自己的意思。
a的意思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可能由于对词汇的不同定义和使用能力限制,已经发生了扭曲,b在接收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第二次删减和扭曲,然后组合成他认为的意思,此时,可能已经把a的意思给完全歪曲变形了。
现实中,对每个词的定义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沟通受阻来自语言的歧意性、模糊性,而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生存的阅历来对语言进行联想,赋以意义。
这就是产生模糊、笼统以及沟通上受阻的学理原因。
使用相同的词汇,但可能赋予的意义完全不同,这便使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误解。
二、世界上充满了自以为是的人们
什么叫自以为是呢?就是自己认为正确。
在表述一件事情时,我们是把自己心中的意思附着在语言上,认为“这个意思”
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当你用语言表述事情时,误把语言当作了事情本身,把语言本身当作客观真理。
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绝对不能把对方的“话”
当作事情本身,而是要弄清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事情本身得经过仔细求证方可得知。
三、想当然的沟通者到处都是
我们自以为把事情说清楚了,但对方听到的根本不是你所说的意思。
作为听者我们认为自己听来的意思千真万确就是对方的意思,事实上,我们很可能将以自己对词汇的定义组合成的意思就认为是对方的意思,这是地道的武断和强权。
有个人很穷,一次人家请他去吃饭,他就拼命地吃,到散席的时候,他的腰已经弯不下了,他只能直挺着肚子往家走,不料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刮到了地上,他怎么也拣不到,只好踢着帽子往前走。
这时,迎面过来一个孕妇,这人赶紧走到孕妇跟前说:“大姐,请你帮我把这个帽子捡起来好吗!”
孕妇很生气,又不好发作,于是,就用手指指自己的肚子,示意自己不能给他捡帽子,男人恍然大悟:“哇!
大姐,原来你也去赴宴了。”
这种所谓的“将心比心”
是产生误解的根源之一。
四、语言是人类的囚笼
这是维特根斯坦最著名的命题,“地图从来就不是真实的疆域。”
地图是疆域的描述,它跟真实的疆域是有差别的。
用这句话作比喻来表达一个思想——语言从来就不是真实的事物,它是人通过思维的形式对真实事物的一种描述,而这种描述常常是不准确的。
我们彼此之间的误解隔阂是通过语言形成的,语言构筑了人与人之间的樊篱,语言也构成了人类的囚笼。
许多学者终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语言所造成的障碍消除。
维特根斯坦给哲学下了个基本定义:“哲学的总体任务是通过扫除语言的雾障,看出事情的全面联系。”
比如法律,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归纳的话,法律是民意的表达,是社会的契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